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 2004年第1期
编号:10980544
脾胃学说浅识
http://www.100md.com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
脾胃学,,《伤寒论》;脾胃学说,1承前启后,重视脾胃,2六经传变,脾胃为枢,3治则制方,法重脾胃,4提出治禁,源于护胃,5煎服调护,顾护脾胃,6胃气为本,预后变化
     摘 要:《伤寒论》以脾胃为本的学术思想渊源于《内经》。现从六经传变、治则制方、提出治禁、煎服调护、预后变化、病瘥调理等方面对该书重视脾胃的学术思想作一探讨。

    关键词:《伤寒论》;脾胃学说

    《伤寒论》为我国第一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法方药俱全的经典之作。该书十分重视脾胃,将《内经》确立的脾胃理论创造性地应用于临床实践,在后世脾胃学说的发展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1 承前启后,重视脾胃

    仲景重视脾胃,以脾胃为本的学术思想渊源于《内经》。《伤寒论》中虽未直接论述《内经》所载的脾胃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内容,但这些理论已被仲景融会贯通在全书,具体地运用于辨证论治中。如在原与《伤寒论》同书的《金匮要略》首篇中,仲景提出“四季脾旺不受邪”,这正是《素问遗篇·刺法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思想的体现和进一步发展。仲景通过六经病症的辨治,制定了脾胃病的辨证纲领和治法方药,《伤寒论》纵向以六经辨证为纲,横向在各经中列举出诸多脾胃病辨治为目,其中阳明、太阴经篇本身为脾胃病辨治。太阳病篇中多有因误治失治所致的各种脾胃病证,如脾虚水停(67条)、脾虚心悸(102条)、脾虚呕逆(120条)及痞证形成等。少阳病亦可累及脾胃,如96条云:“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可见胆火内郁,进而影响脾胃,致神情默默,不欲饮食;胃失和降,致喜呕等症状。而少阴、厥阴病证每多兼有太阴虚寒证。

    同时论中丰富的脾胃学术思想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如李东垣正是继承发展了仲景脾胃学术思想,提出“人以胃气为本”,“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能滋养元气”,创立了升发脾阳之说,从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脾胃学说。而叶天士据此提出滋养胃阴学说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89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