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 2006年第7期
编号:10982244
腹膜原发性腺癌的临床病理学观察
http://www.100md.com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6年第7期
     【关键词】 腹膜; 肿瘤; 原发性; 病理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65岁. 3 a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痛,劳累后加重,经休息可缓解,经多次体检未发现病变. 2 mo前自感疼痛加重,伴腹胀,无发热、呕吐、腹泻. 2 wk前无意间在右上腹肋缘下扪及一条索状包块,轻压痛,CT发现右上腹大网膜呈梭形密度不均匀增高块影,右侧与升结肠分界不清,局部肠壁增厚,腹膜后未见异常,膀胱、子宫及附件未见病变征象. 彩超检查:右腹腔占位,肝、胆、胰、脾、肾正常,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诊断:腺癌,考虑为肠源性. 电子胃镜及纤维结肠镜检正常,以间皮瘤剖腹探查. 术中见大网膜向右挛缩增厚,形成饼状肿块,质硬,表面多结节状,与结肠肝曲浸润粘连,使结肠局限性增粗增厚形成8 cm×6 cm肿块,肠系膜及盆腔腹膜有散在粟粒状灰白色结节,子宫呈老年性,卵巢1.5 cm×1.5 cm×1 cm;遂以“结肠癌”行右半结肠及大网膜切除术. 病理检查:大网膜及部分肠管组织,网膜明显增厚形成肿块状,13 cm×7 cm×6 cm,切面灰白灰黄相间,质硬、脆,与周围组织无明显分界,中心部灶性坏死,周围大网膜内可见多个直径0.2~0.5 cm灰白色结节. 回肠长20 cm,表面可见小米粒及绿豆大结节数10枚,升结肠局限性肠壁增厚达0.5~0.8 cm,质硬,黏膜面正常. 镜下肿瘤组织呈腺管及乳头状排列,核大小较一致,染色质分布不均呈细颗粒样,在网膜组织内弥漫浸润,部分向肠壁内浸润至纵行肌间,环行肌及黏膜未被累及. 免疫组化:CK(+),CA125(-),AE1(+),Vim(-);病理诊断:腹膜原发性乳头状腺癌.

    2讨论

    腹膜原发性恶性肿瘤临床十分少见,其形态学及临床表现与间皮瘤及晚期卵巢癌十分相似,因而常常误诊,有人统计误诊率高达70%~100%[1],病理诊断仍然是目前公认的最可靠诊断. 女性多见,发病年龄33~74(中位56)岁. 组织来源尚有争议,免疫组化CA125(-)故排除间皮源性;本例的诊断要点就是双侧卵巢正常,而以往文献中卵巢或多或少都有病变,有时卵巢组织内肿瘤小于5 mm×5 mm,伴或不伴表面浸润,即可造成腹膜内广泛种植转移[2],因此,一定要认真检查卵巢,除外卵巢原发性病灶后才能做出诊断.

    【参考文献】

    [1] 吴燕,李蔚范. 原发性腹膜恶性肿瘤28例临床分析[J]. 癌症,2003,22(11):1228-1231.

    [2] 魏丽军,范宏玲,程林仙,等. 卵巢外腹膜浆液性乳头状癌26例临床病理研究[J]. 中华肿瘤杂志,2002,24(1):58.

    编辑潘伯荣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河南 开封 475001), 百拇医药(任艳彩,胡秀赟,张君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