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河北中医》 > 2006年第2期
编号:10982585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进展
http://www.100md.com 《河北中医》 2006年第2期
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药疗法;,综述文献,1病因病机,辨证分型,3治法方药,4展望,参考文献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中医药疗法; 综述文献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的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一种以血管损害为主的肾小球病变,最终可发展为肾衰竭。美国肾脏病资料库1996年的统计表明,在终末期肾衰竭患者中,糖尿病肾病占首位,约为36%,是糖尿病的主要致死原因之一[1]。现代医学按照DN肾脏结构改变和功能改变,结合实验检查将DN分为5期。DN早期及时有效的治疗,可阻止肾脏病理改变进一步发展,一旦进入DN期,肾功能下降,则失去良好的治疗时机。目前现代医学在防治DN方面除强调控制血糖、血压等基础治疗外,尚无特效措施。所以研究中医药疗法早期防治、延缓DN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中医药治疗DN积累了一些经验,并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DN属中医学消渴、水肿、尿浊等范畴。古人已认识到消渴病日久可累及肾,出现水肿、尿浊。以往中医对DN的病因概括为:禀赋不足、饮食劳倦、六淫七情所伤,导致五脏虚弱,津亏液耗,引发诸邪。其病程久远,初发时以阴虚燥热为主,渐转为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兼夹瘀、夹湿、夹浊毒,即“本虚标实”之证。目前多位学者认为糖尿病早期以气阴两虚为多见。倪青[2]强调DN以气阴两虚为其根本,由气阴两虚转至阴阳两虚,最终导致浊毒内生。袁爱红等[3]指出, DN早期阴虚热结为主,日久伤阴耗气,由虚至瘀;中期在早期基础上气虚及血,阴损及阳,血不利而为水,痰湿、水气、瘀血互结体内;晚期病情继续发展,气血阴阳俱衰,五脏皆病,浊毒内留,多生变证。高阳等[4]认为气虚血瘀则贯穿于疾病始终。宋述菊等[5]认为,脾虚是DN的关键,肾虚为DN的易感因素,痰瘀肾络,凝滞脉道是DN的主要病理变化,并贯穿于DN的整个病程。魏连波等[6]以阴虚立论,DN早期以阴虚为本,血瘀为标。以上各家都认同DN是气阴两虚为本,瘀血、痰湿为标。

    2 辨证分型

    中医对DN的辨证分型尚无统一标准,各医家对该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不同,故其分型也不尽相同。林兰[7]参考现代医学分期将DN分为8型:肺胃两虚型(Ⅰ、Ⅱ期),心脾两虚型(Ⅱ、Ⅲ期),脾肾气虚型(Ⅲ、Ⅳ期),肝肾阳虚型(继发肾性高血压),脾阳不振、水湿逗留型(Ⅳ、Ⅴ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85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