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 2006年第4期
编号:10982019
三维彩色超声在诊断胆囊占位性疾病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2006年第4期
     【摘要】 目的 探讨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胆囊占位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73例胆囊疾病患者在胆囊充盈状态下行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观察胆囊内占位性疾病的三维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特征。结果 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逼真清晰、形态直观、立体感强、空间关系明确,并可确定病变的部位、范围及其与胆囊壁的立体关系。结论 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能够对胆囊占位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丰富的信息。

    【关键词】 三维超声;胆囊;占位性疾病

    本研究应用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对73例患者胆囊占位性疾病进行三维图像观察,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3例患者中,男37例,女36例,年龄22~81岁,平均56岁,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

    1.2 方法 应用麦迪逊Voluson 730 Expert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经腹容积探头RAB 4-8L,频率为1.5~5.3MHz。要求患者空腹8h以上,以保证胆囊内胆汁充盈。在常规二维图像上确定感兴趣区域,根据需要调整容积取样框大小,扫描角度调至40°以内,启动3D/4D键自动采集数据。获得A、B、C三个平面图像,通过X、Y、Z轴键的多方面旋转调节,选择最佳观察方向进行三维重建。采用三维表面模式成像观察占位性疾病表面特征及其与胆囊壁的立体关系,应用三维血管透明模式成像观察占位性疾病内血流情况及与胆囊壁的血流关系。经多方位立体成像,多角度观察、分析、比较,记录重要信息。

     2 结果

    73例胆囊占位性疾病,其中胆囊癌11例,胆囊息肉33例(包括胆囊多发息肉19例),胆囊腺瘤5例,胆囊腺肌增生症5例,胆囊内结石8例,急性胆囊炎囊腔内凝血块2例,胆囊内层状及絮状沉积物7例,胆囊内蛔虫2例。胆囊癌表现为胆囊壁的局部增厚或团块状、乳头状突起肿物,表面呈菜花状或形态不规则,基底较宽,多宽于瘤体宽径。癌肿最大3.3mm×2.7cm×2.3cm,占半个胆囊腔。三维断面能清晰显示肿瘤对胆囊壁的浸润和破坏。三维彩色能量图其内可探及胆囊壁伸向其内的明显树枝样或杂乱的丰富血流信号。胆囊息肉三维声像图(图1)特征表现为胆囊内壁多发或单发结节样、乳头状突起性肿物,大小多在1cm以内,表面多欠光整,基底多较窄或有细蒂,而且三维表面重建可清晰显示息肉蒂的情况。三维彩色能量图其内探及不到胆囊壁伸向其内的明显血流信号。胆囊腺瘤呈现胆囊内隆起样或结节样肿物,内部回声较均匀,表面亦欠光滑,基底较宽,位于颈部2个及底部3个,均单发,大小为1.2~1.6cm。三维彩色能量图其内可探及少量血流信号或血流信号不明显。5例胆囊腺肌增生症均为局限型,显示内膜面局部增厚或呈隆起样改变,表面不光整,可见内膜与肌层增厚但分界清楚,肌层连续,无浸润情况,其内可见多发小无回声或强回声。三维彩色能量图胆囊壁内探及不到明显异常血流信号。胆囊结石在二维超声表现上已很明确,显示为单个或多个大小不一的强回声光团,后伴声影,随体位改变而移动。虽然三维图像能很好地显示胆囊内强回声团块的立体形态结构,但对诊断来说不如二维动态观察明确。急性胆囊炎胆囊内凝血块显示胆囊内不均质肿块,随体位改变移动,但有些凝血块二维图像上与胆囊壁分界及移动不明显。三维重建成像可显示胆囊内肿块与胆囊壁之间有缝隙,界限清楚。三维彩色能量图其内探及不到血流信号,胆囊壁内血流信号与其分界清。胆囊内层状及絮状沉积物显示为囊腔内立体絮状及层状结构,与胆囊壁分界极为明确。胆囊蛔虫三维成像可见胆囊腔内不规整螺旋带状结构或多段短条状结构。 图1 胆囊息肉三维图像

     3 讨论

    三维超声表面模式成像接收声束方向距探头最近的回声,较多地应用于被液体包绕的组织结构和空腔器官疾病[1,2],适合于观察含液性脏器的表面结构,它可以对表面的异常回声与表面的组织结构关系行立体再现[3~5]。患者空腹8h以上,胆囊充盈后,成为含液性脏器,是三维超声检查的理想部位。应用三维表面模式成像可观察胆囊内占位性病变的结构特征及其与胆囊壁的关系。三维彩色血流图可以显示二维图像难以显示的血管,并可以良好地显示血管的连续性及空间分布特征,较多地应用于实质性肿瘤的血管三维重建,根据血管分布特征来鉴别病变性质[6]。因胆囊壁及胆囊肿物内血流纤细,所以笔者应用三维彩色能量图观察胆囊壁及胆囊占位性病变的血流特征。但需要患者屏气配合,以减少呼吸对成像的干扰,因此把扫描角度尽量调小,快速完成一次扫查,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常规二维超声虽然已经能够查出病变的结构特征,但不能显示立体结构,在诊断与鉴别诊断方面存在一定缺陷。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直观地观察到胆囊内占位性病变的表面、大小、数目以及与胆囊壁的关系。胆囊癌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显示肿瘤对胆囊壁的浸润和破坏,肿瘤表面不整齐,形态不规整,三维彩色能量图其内可探及胆囊壁伸向其内的明显树枝样或杂乱的丰富血流信号。这是胆囊癌与其他胆囊良性肿瘤的主要鉴别点。胆囊息肉以多发居多,大小多在1cm以下,表面虽欠光滑但基底较窄且多有细蒂,三维重建能清晰显示细蒂情况。局限型胆囊腺肌增生症均显示内膜面局部增厚或呈隆起样改变,表面不光整,可见内膜与肌层增厚但分界清楚,其内可见多发小无回声或强回声。与胆囊癌相比无胆囊壁的浸润破坏情况,而且三维彩色能量图胆囊壁内探及不到明显异常血流信号。胆囊结石因其具有强回声光团,后方伴声影,并有随体位改变而移动特点二维超声上易于诊断。但三维超声能显示结石的立体形态结构,发现细小的结石。有些胆囊内凝血块、层状及絮状沉积物随体位改变移动不明显或不移动,与胆囊壁分界欠清,三维超声成像有其优越性,其与胆囊壁之间可显示一缝隙,胆囊黏膜层连续完整,界限清楚,三维彩色能量图其内探及不到血流信号,胆囊壁内血流信号与其分界清。胆囊内蛔虫三维成像较二维立体感强,显示虫体连续性好,可见胆囊腔内不规整螺旋带状结构或多段短条状结构。总之,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胆囊占位性疾病检查中除能获得与二维相似的结构断面外,所获图像清晰、直观、立体感强、空间关系明确,并可确定病变形态及范围,弥补了二维超声的不足。三维表面模式成像与三维彩色能量图相结合,不但可以清晰显示病变的立体结构特征,同时可以显示病变的立体血流分布特征,能为胆囊占位性疾病的正确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参考文献】

    1 蔡爱露,解丽梅,郭淑香,等.胎儿畸形三维超声体积模式的诊断与探讨.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1,17(12):931-933.

    2 腾淑琴,刘志聪,蔡洁,等.三维超声在膀胱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0,16(6):455-457.

    3 丛淑珍,张青萍,王连生.不同取样方法的三维超声重建对比研究.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9,15(9):644-646.

    4 王连生,王新房,陈汉荣,等.三维超声成像在胆囊息肉及胆囊癌诊断上的应用.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1998,7(2):67-68.

    5 张青萍,周玉清,乐桂蓉,等.静态三维超声成像临床研究.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1998,7(1):3-6.

    6 刘丽,徐辉雄,吕明德,等.原发性肝癌三维能量多普勒显像及与血管造影的相关性.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3,19(8):606-609.

    作者单位: 163316 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功能科

    (编辑:宋 晓), http://www.100md.com(高晓虹,邹洪达,金花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