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寻医问药 > 询诊热线
编号:11009044
用平常心教育孩子
http://www.100md.com 2006年6月5日 《健康时报》 2006.06.05
     我读了健康时报的《爱亲人,就要收起“本色”》(刊登于4月20日总第330期13版)一文后,希望补充一些观点,尤其是在家长教育孩子方面。因为我接触过很多带孩子来咨询心理问题的家长,虽然有些心理问题表现在孩子身上,但受父母教育方式的影响很大,因此治疗当中需要家长配合,才能彻底解决。

    由于孩子的心理成长尚未完成,父母的“脸色”有时候能左右孩子的性格。比如,脾气暴躁的家长,孩子有可能变得胆小懦弱;呵护备至的父母,孩子容易缺乏责任感,没有上进心、依赖性强。但当家长意识到这一点,并能够接受这个观点后,又有可能会跳到另一个极端,变得做任何事情都缩手缩脚,生怕自己的行为影响到了孩子。所以,为了让孩子健康地成长和树立健全的人格,父母要学会用平常的心态来教育孩子。

    说到这里,可以回到本文了,就如同文中的这位好妈妈,与其拿一个用铁丝勒残自己亲生女儿的故事来教育自己,不如学会释然,学着用一种平常的心态面对孩子的成长。所以文中的母亲,当孩子不能按照自己意愿而“发怒”时,试着去体会“发怒”其实是自己的需要,就自然可以释怀了。实在不行,也不用压抑自己的不满,告诉孩子妈妈是多么希望与她合影。

    在心理学里面,我们推崇一个观点,就是孩子要走的路是多样性的,由他们自己决定。父母所要起的作用就是这路两旁的围栏,只是防止孩子误入歧途的篱笆而已。当对孩子的“尊重”形成习惯,变成自然,家长也便有一颗平常心来面对孩子,做到了“本色”的自我。因为家庭是褪去伪装的地方、放松的场所,不用去伪装什么。如果家中面对孩子还要跟面对领导和同事一样,那岂不是太辛苦了,弄不好还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心理压力无法释放。再说,父母工作压力大,回家偶尔发发脾气,也不必自责,学着把坏事变好事,这种对孩子的“挫折教育”,可以让孩子感知到父母也是人,学会接受别人的情绪。而发脾气后敢于承认错误,则又是父母表现坦诚和勇敢的好机会。

    所以,我的见解是用最平常的心态面对孩子、教育孩子,才是家长的“本色”。, 百拇医药(北京市海淀区教委心理咨询师白京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