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91938
数字化医疗走进社区
http://www.100md.com 2006年6月5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63期(总第2317期 2006.06.05)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化之“彭浦模式”

    上海市闸北区彭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称彭浦中心)是我国第一家真正实现社区居民健康信息和临床诊疗信息网络一体化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自助挂号、候诊电脑排队,拍片不用胶片、化验不拿单子,病人网络跟踪、接种短信通知……”等,这些在很多医院还未能完全实现的医疗信息化项目,在小小的彭浦中心实施已有两年了。近日,记者走访了彭浦中心,一探信息化“彭浦模式”的究竟。

    小档案,大学问

    患者来彭浦中心看病,面对医生还没来得及张嘴讲述自己的症状和过往病史,医生诊疗室的电脑上已经显示出了患者的健康档案,而这些资料的输入端,可能只是患者某次头痛脑热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属的卫生服务站看病时输入的。

    “在彭浦社区,中心和下属卫生站之间的患者信息是互通的,为病人建立的健康档案无论在中心还是卫生站,医生都可以方便地查到。此外,医生还可以很快了解病人的家庭、社会及个人背景资料,以便用全科思维整体考虑诊疗方案。”彭浦中心主任沈伟珍说。
, http://www.100md.com
    据了解,彭浦中心所在的彭浦社区位于上海市闸北区西北端,总人口15万,其中20%为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而育龄妇女比例占到了27%,这样的人口比例意味着该区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为高血压和心脏病。对此,沈伟珍表示:“我们要为社区居民提供延伸服务,从中心走进社区,也就是把医疗服务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延伸到设在社区里的卫生服务站。”

    这种延伸服务,看起来只是一个简单的信息互通的过程,却包含着大“学问”。沈伟珍说:“除了中心本身的信息化建设外,社区医疗服务的信息化建设也是一个重头戏。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可为中心和卫生站提供大量的信息,所以,信息共享尤为重要。如果只进行某一部分的信息化建设,由此形成的‘信息孤岛’就会造成资源浪费。”

    搭台建设,互连互通

    彭浦中心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始于2000年,起初只是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当时的开发人员“都是医院里对电脑技术比较感兴趣的医护人员”。
, 百拇医药
    2004年,中心对临床诊断、管理系统、财务系统、核算系统等的建设全面展开。然而“仅仅建设社区中心本身的信息化系统,还只是完成了‘六位一体’医疗服务系统1/6的工作。”沈伟珍说,“其他5个部分并非由社区中心操作进行,很多内容是属于卫生站的工作。所以,建立社区中心与卫生站的互通系统更为重要。”

    2004年,彭浦中心与上海一家公司合作,开始系统、全面建设社区信息化系统。“考虑到社区中心的需求,特别是有大量不同类型的数据生成以及各种不同健康平台之间的互通,彭浦中心信息化项目的设计架构首先是要将这些平台连接起来,而其中技术上的关键点则是将分布式居民健康信息平台的各个单项,如HIS(医院信息系统)、电子病历以及LIS(检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等执行的不同标准进行统一。”沈伟珍介绍说。

    此外,为熟悉新系统,彭浦中心还对医务人员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培训活动,从基础的打字、Windows理论到软件的应用,高中低三个档次培训的目的都是为了让系统“活”起来。
, http://www.100md.com
    初见成效,有待丰富

    到2004年底,彭浦中心的整个信息化平台已经基本搭建起来了。经过一年半的运行,目前已初见成效。

    “现在,手持上海市医保卡的患者在彭浦中心看病,可以不需要在挂号时交费,而是在交药费或者诊断交费时一起交纳,减少了就医环节。患者也不需要一手拿钱包,一手拿化验单、处方单、病历等一大堆的单据,无纸化操作避免了丢失单据而花费的时间、精力。”沈伟珍说,“以往日门诊量达到2000人次时,中心接诊病人的时间将分别延长至中午1点和下午6点以后,而现在基本上在正常工作时间内就能解决。病人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同时也带动了医院业务量的上升。”

    不仅如此,信息化流程还避免了医疗保健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失真,增加了安全性,提高了医疗质量。比如避免收费、发药、化验的差错,减少数字影像误诊率。而院长查询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医疗器械管理、价格公示等系统使“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监督和解决。
, 百拇医药
    “现在院长可以实时掌控整个中心的运行情况、各项医疗费用的发生以及各科室、医生的诊疗信息。”沈伟珍说,“医疗器械的采购、供应商资质、存储、使用、销毁等全流程的信息也得到追踪,同时做到更加透明化。”

    除了中心本身信息化带来的收益和效果,社区医疗信息化系统更是加强了从治病到防病的结合。沈伟珍说:“根据病人的家庭、社会背景资料以及临床诊疗信息,卫生站的保健医生可以及时制定患者的康复计划,将医疗服务进一步向家庭延伸。”

    不过,沈伟珍也坦言:“尽管信息化成果初现,但对于一个有15万人口、其中包含3万流动人口的社区来说,资源的累积还需要一定时间。以前建立的电子化健康档案,因为建立的时间较早,很多都已经失真了,因而无法在新的数据库中采用这些数据。因此,现在无论在中心端还是在卫生站端,我们都在为有要求的患者免费建立健康档案,从而丰富和更新数据库。”

    让信息延伸得更远
, 百拇医药
    在信息化医疗建设的理论中,区域联网是信息化建设的最高层次。彭浦中心信息化建设的下一步计划是实现与其他社区的联网,从而达到信息共享是工作的重点。

    据记者了解,目前在上海市闸北区卫生局的领导下,彭浦中心信息化建设模式已向全区推广应用,初步实现了彭浦地区一家二级医院、两家一级医院间的联网、信息共享。

    “目前社区中心与下属的5~6家卫生站之间的信息是互联互通的,但不同社区间的信息还不能互连,这也是我们正在进行的项目。”沈伟珍说,“等闸北区的信息化医疗系统建成后,整个闸北区的3家一级医院以及下属卫生站的信息将搭建在同一个平台上,都可以进行互连,到那时,即使患者搬出了彭浦社区,以前建立的健康档案也会随其而行。”

    除了横向延伸外,目前彭浦中心正谋划开展“数字家庭”计划,将医疗服务进一步纵向延伸至居民家中。

    沈伟珍介绍说:“比如成立家庭医生呼叫中心。当居民拨打家庭病床专线电话时,系统就能自动显示病人相关信息,并自动转接到该病人的家庭医生处进行呼叫服务。另外,社区医生上门时,掌上电脑的应用也可以扩大到家庭,如通过无线上网技术把第一手的病人信息传递到中心,帮助中心做好疾病预警工作。”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三终端周刊第23期, http://www.100md.com(戴丹
驻沪 张莉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