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362004
顺应疗法治心病
http://www.100md.com 2006年6月8日 《健康时报》 2006.06.08
     所谓“心病”,并非指的是“心脏疾病”,而是人们常说的“心里留下的疙瘩”,是一种心理异常的反应。常常由于精神过度紧张、怀疑患有大病,而导致心慌、手颤、食欲下降、睡眠欠佳、心情不安、思维迟钝、生活愁楚等。这些毛病往往会给人的生活带来许多困难,使生活质量下降。有人去看心理门诊,吃了不少抗抑郁症、强迫症和恐怖症的药物,虽然病情有所减轻,但总是不能根除。

    英国伦敦精神病学研究院神经科专家朱丽安·莱夫教授对“心病”提出了“顺应疗法”的方法。

    “顺应疗法”就是面对自身的症状不予抗拒,带着这些症状从事正常的工作和学习,过着有规律的正常生活;对躯体和心理症状不加排斥和压抑,采取“有,就让它有”的态度,顺其自然,随它而去;承认自身可能出现的各种想法和观念,不再强化对状态的主观感觉,并且不再排斥这种感觉,从而使自己的注意力不再固执于这些症状上,逐渐打破精神交互作用,使症状得以减轻直至消除。

    生活中任何与人相关的事物,都能分为可控制的事物和不可控制的事物。前者是指个人通过自己的主观意志可以调控改变的事物,后者是指个人主观意志不能决定的事物。所谓“既来之,则安之”的要点是:忍受痛苦,听其自然。既然痛苦无法避免要接受,还不如去做应该做的事情,把注意力及能量投向自己生活中有确定意义并能见诸成效的事情上,逐步建立起从症状中解脱出来的信心。有些神经症患者的精神冲突,大多停留在自己的主观世界之中。他们对引起自己恐惧不安的事物苦思冥想、疑虑多端,但在实际生活中,对引起痛苦不安的事物,却又采取了回避和敷衍的态度。

    不治自愈的“良方”,就是不要再“想”自己的“心病”。可以通过与亲友交流沟通、培养对其他事物的兴趣、改善饮食营养、积极参加锻炼等方式,保持心境开朗。同时,对消除疾病满怀信心,对生活充满希望。这样,“心病”自会黯然消退。

    (袁浩龙),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