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 2006年第2期
编号:11007555
阻抗法与手工法在不同疾病所致低血小板计数的评价
http://www.100md.com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
     【摘要】 目的 探讨阻抗法与手工法在不同疾病引起的低血小板计数时存在的差异。方法 将206例低血小板样本(<70×109/L,其中肝病68例、血液病88例、恶性肿瘤化疗后50例),分别用阻抗法血细胞分析仪和手工法同时计数血小板,再按检测结果将不同疾病的血小板数分为<30×109/L、30~50×109/L、50~70×109/L3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当血小板数<30×109/L时,各疾病血小板数仪器法均明显低于手工法(P<0.01),血小板数在30~50×109/L时,血液病两法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肝病和恶性肿瘤化疗后的样本仪器法明显低于手工法(P<0.01或<0.05),血小板在50~70×109/L时各疾病两法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阻抗法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时,对肝病和恶性肿瘤化疗后的患者血小板<50×109/L时应手工复检,而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手工复检范围可宽致<30×109/L。

    【关键词】 血小板计数 阻抗法 手工法

    血小板因体积小、无色、易粘附,准确计数实非易事,目前所有的计数方法,都存在不少缺陷,国际参考方法仍为手工法。临床上使用的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无论是阻抗法还是光散射法,对于血小板数及形态正常的标本,结果多较可靠,但对血小板明显减少和/或形态异常者,所得结果误差甚大,本文对引起低血小板的几种疾病的低血小板样本进行了仪器法和手工法计数结果分组对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肝病患者组 68例,男40例、女28例,年龄26~71岁,平均年龄50岁;其中肝硬化46例,原发性肝癌10例,慢性肝炎12例。

    1.1.2 血液病患者组 88例,男46例、女42例,年龄17~70岁,平均36岁;其中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5例、急性白血病4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8例。

    1.1.3 恶性肿瘤化疗后患者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30~79岁,平均53岁,均经1个以上疗程化疗。

    1.2 方法

    1.2.1 仪器与试剂 COULTER JT-IR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原装配套试剂。血小板手工试剂用草酸胺稀释液[1]。样本用EDTA-K2抗凝,抗凝剂终浓度为1.5~2.2mg/1ml全血。COULTER JT-IR血细胞分析仪运用电阻抗原理计数

    1.2.2 检测方法 采集静脉血1ml,抗凝后1~3小时内测定完毕。根据仪器的血小板结果<70×109/L或有报警的样本,由两位有经验的技师和主管技师,严格按操作规程,在高倍镜下,各计数一块血细胞计算盘的两个计数室,取平均值。将上述三类疾病组根据仪器检测血小板数的不同,分为<30×109/L、30~50×109/L、50~70×109/L3组,同时根据手工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1.2.3 统计学分析 所得数据以(x±s)表示,两法结果比较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

     2 结果

    见表1

    表1 不同疾病组两种方法计数血小板结果及比较(略) 注:与手工法比较*P<0.01,●P<0.05。

    从表中可见,当血小板数<30×109/L时,各类疾病仪器法均明显低于手工法(P<0.01);血小板数在30~50×109/L时,血液病组两法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肝病和恶性肿瘤化疗后的样本仪器法明显低于手工法(P<0.01或<0.05));血小板数在50~70×109/L时,各类疾病两法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血小板,计数阈值为2~20fl,为防止<2fl杂质和>20fl的小红细胞及其他细胞干扰,仅将2~20fl的血小板直接计入,对此范围外的血小板则根据正常血小板的对数正态分布理论,通过0~70fl的电子拟合曲线,来估计其大概阈值外的血小板数,若计数的血小板体积不按对数正态分布,则阈值外无法统计。当样本中异常形态血小板数增多、或有部分血小板聚集,使其体积超出阈值,就会漏检[2]。另外一些小红细胞、细胞碎片、细菌、免疫复合物等非血小板颗粒(简称NPPS)也会引起血小板计数不准确。有学者提出,无论血小板数量多少,仪器法的精密度始终比手工法好,但当血小板数<20×109/L左右时,仪器法准确度差[3]。本结果也与之相符。

    本文各类疾病中,当血小板数 >50×109/L时,血小板数<30×109/L时,仪器血小板直方图均无拟和线,提示血小板计数不准,误差较大(P<0.01)。原因可能在于上述疾病均有血小板破坏增多,或生成障碍,当血小板极度低下时,血小板的数量变化与体积变化密切相关,数量异常的血小板其体积往往也不正常,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外周血中中血小板增多、易见大血小板、偶见巨大血小板,而仪器不能将大血小板和小血小板分开,只能提示有大、小血小板存在,致使许多大血小板被当作红细胞而未计入血小板中,使血小板偏低。而当血小板数在30~50×109/L时,这三类疾病情况有区别:肝病和肿瘤化疗后患者的样本两法计数有差异(P<0.01或<0.05),血液病样本两法计数无显著差异(P>0.05)。其原因可能为血液系统疾病时骨髓造血不良甚至衰竭,血小板生成障碍,衰老的小血小板相对增多,由于骨髓病态造血、产生的血小板少且粘附聚集功能差,体外较少聚集。因而在一定范围内仪器能准确计数。而肝病和肿瘤化疗后患者的血小板低下,是由于外周血小板破坏增多导致骨髓代偿性血小板多,产生的大血小板较多,其功能活性较强,特别是肝硬化易引起血小板聚集,胆红素的升高会使细胞破坏增多,其碎片增多也会干扰血小板计数[4]。在这类疾病患者的样本中,血小板因聚集或其他干扰因素而引起仪器血小板计数偏低,已由涂片镜检、手工复查证实。许多作者提出[3.5-6],当血小板计数<60×109/L、特别是<20×109/L时,仪器法计数可靠性差,应以手工复检。本研究也证实:阻抗法血细胞计数仪计数血小板,无论任何原因引起血小板数<30×109/L时,均应手工复查,对肝病和肿瘤化疗后患者的血小板计数<50×109/L的样本,也应手工复检,而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手工复检范围可宽致<30×109/L。

    参 考 文 献

    [1] 丛玉隆.当代血液分析技术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1997:16

    [2] 余道军,钟政荣.非小红细胞对血小板计数结果影响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1,26(4):351

    [3] 陈军浩,王以立,顾光蝗.血小板计数仪器法与手工法测定低血小板样品的评价[J].临床检验杂志,1997,15(6):364

    [4] 何亚明,马金霞,戍国栋,等.胆红素导致肝病患者血小板计数结果偏低[J].临床检验杂志,2002,20(1):38

    [5] 全国血液学自动化分析质量控制研讨会纪要[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5,18(2):125

    [6] 许均声,吕红.T-540血球计数仪出现R3Rm的问题及探讨[J].临床检验杂志,1995,13(1):55

    (湛江 广东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内科524003 ), 百拇医药(李 燕 刘义明 殷笔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