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6年第7期
编号:11008340
尺桡骨下段双骨折折顶手法整复治疗体会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6年第7期
     尺桡骨下段双骨折临床多见,尤以青少年儿童多发,临床往往用牵引或回旋,甚至采用折顶手法也难以奏效,据笔者自2001~2004年共采用折顶手法成功闭合整复尺桡骨下段双骨折34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21例,女13例;年龄6~15岁,平均12.3岁;右侧25例,左侧9例,横断型23例,短斜形11例;骨折远段背侧移位20例,掌侧移位14例。3例为伤口小于1cm和Gustio分类中的I型骨折,其余均为闭合性;伤后就诊时间最短为半小时,最长为3天。

     2 整复手法

    臂丛麻醉下,患者平卧或坐位,有开放性小创口者先予以清创缝合,若尺骨移位方向与桡骨移位方向不一致,则先运用回旋手法使尺骨骨折远段与桡骨骨折远段同侧。桡骨远段向背侧移位者将前臂置于旋前位。第一助手手握腕部,第二助手握肘部,二者对抗牵引缩小重叠。术者双手拇指按于远折端的背侧,其余四指分别环绕前臂托于桡尺骨近折端的掌侧。让二助手小力量维持牵引下术者双拇指向掌侧按压,使骨折端向掌侧加大成角,此时术者双拇指向前推顶骨折远端,双手四指向后推顶骨折近端,当感到两骨折端的背侧皮质相顶后,术者双手四指托起骨折近端快速反折同时双拇指下压使骨折端对合复位。桡骨远段向掌侧移位者也将前臂置于旋前位。术者自己手握腕部与另一手握肘部的助手对抗牵引缩小重叠移位。术者双拇指抵住背侧移位的骨折近端,双手四指托住向掌侧移位的骨折远端,同样以推顶手法向掌侧加大成角,双拇指于背侧推顶骨折近端,双手余四指于掌侧推顶骨折远端同样行折顶及反折法使骨折复位。

     3 治疗效果

    本组34例患者均采用背侧手法折顶整复,其中29例一次复位成功,5例在C臂X光机下二次手法复位成功,均达到解剖或近解剖复位。复位后用超腕小夹板前臂中立位外固定4~8周,期间充分作手指活动,注意手的血运,适时调整缚带松紧度防止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经半年至一年的随访,患肢外观无明显畸形,前臂旋转活动与腕关节伸屈活动正常或接近正常。

     4 讨论

    运用折顶手法整复重叠移位的尺桡骨下段大致同一平面的双骨折,使得前臂伸肌处于较松弛的状态下,先运用牵引基础手法纠正成角移位及旋转移位,缩短重叠移位,在前臂旋前位使附着于桡骨下1/4的旋前方肌和前臂骨间膜变为松弛,为有效反折创造了条件。此折顶手法与一般折顶手法不同的是术者自行掌握折顶的角度,以拇指能够有效推顶骨折端向前移动为度,防止过度成角加大损伤。术中嘱助手牵引力量减弱以免肌肉张力高而不便术者加大成角拇指和余四指推顶骨折端滑动。对于骨折端掌侧移位的双骨折,术者采用旋前位背侧折顶手法防止了因旋后位向背侧成角折顶拇指按压推顶骨折近端时易于损伤桡动脉引起肢体缺血。在尺桡骨下1/3骨折整复中桡骨骨折复位是主要的,桡骨复位的同时尺骨骨折复位往往比较容易或随之复位。对于肢体肿胀较重,桡动脉搏动减弱或肌肉丰厚的儿童不推荐使用本法。

    作者单位: 435100 湖北大冶,大冶市中医院骨1科

    (编辑:秋 实), 百拇医药(李五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