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92153
基层医生渴求什么样的帮扶
http://www.100md.com 2006年6月12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66期(总第2320期 2006.06.12)
     最近,各地一些医院(省、市级医院或有实力的县级医院)对基层医院尤其是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一对一帮扶”活动正在蓬勃展开。这些省、市级医院或有实力的县级医院为基层医院送来了资金、设备、药品,或帮助开展了新技术,建起了优势科室,有的甚至还盖起了楼房……这一切都说明上级医院对基层医院的“帮扶”是卓有成效的,是深受基层医院欢迎的。然而,笔者却认为,基层医院尤其是基层医生急需的不仅仅是这些。

    诚然,基层医院特别是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执业环境较差,当地政府资金投入也很有限,上级医院为基层医院送来了资金、设备,盖起了楼房,无疑对改变基层医院的执业环境,增强医院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但不可回避的问题是,“一对一帮扶”活动既然有开始,也就会有结束的时候。“帮扶”活动一结束,帮扶单位的人员大都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原来的生活轨道,即使偶尔回来“跟进”或“带教”,也大多属于“蜻蜓点水”,收效甚微;即使基层医院偶尔派人到上级医院进修,也影响日常工作,非长久之计。再者,有的上级医院为帮扶对象建立了优势科室,或开展了新技术,也难免会使基层医院有向综合医院发展的趋势,从而使基层医院失去以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为主的“基层特色”。

    为此,笔者认为,对于基层医生而言,最急需“帮扶”的不是上述种种,而是上级医院见多识广的临床医生、专家、教授面对面的教诲,手把手的带教。具体而言,就是多派临床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专家、教授亲临基层临床第一线,与当地基层医生一起交接班、查房、出诊和对病人实施治疗,使基层医生在上级医生、专家、教授的“示范性操作”中,回忆、校正、巩固、复习在医学院校时学过的“三基”知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遇上疑难病例,上级医生可以立即与基层医生一起对疑难病例进行讨论、分析、制定诊疗方案,从而提高基层医生的诊疗水平;与此同时,通过对德艺双馨的上级医生、专家、教授的心灵感悟以及从医做人等全方位的学习,逐渐成就基层医生的“大家风范”。而这些教诲和带教,所需成本很少,实用性却很大,因为大多数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仅需“视、触、叩、听”或“望、闻、问、切”就能诊断出来,不需要太多的“高、精、新”技术,而前者却是非常切合基层一线的实际需要的。但据笔者了解,在“一对一帮扶”活动中,送资金、送设备、送药品、开展新技术或建立优势科室的活动多了一些,而面对面地给予基层医生教诲、手把手地带教却少了一些,而前者属于“输血”,后者则属于“造血”。

    由此可见,基层医生迫切需要上级医院“帮扶”什么已经一目了然。不过,笔者并不是说基层医院不需要上级医院现在提供的这些“帮扶”,而是说二者方向一致,殊途同归,不可偏废,尤其是不要只顾及“硬件”,而忘了广大基层医生和患者最急需、最实用、最经济的基础“软件”。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三终端周刊第24期, 百拇医药(陈金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