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理伦探讨 > 临证心法
编号:11013214
升补宗气为心衰治疗大法
http://www.100md.com 2006年6月15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552期
     心衰病形成过程中不论其原发病如何,均存在宗气功能失调,气不行血,“血不利则为水”的问题,补益与升提宗气应成为治疗心衰病的主要思路之一。

    宗气与心肺功能

    宗气是脏腑功能活动形成的后天之气,由水谷精微和自然界清气综合而成,宗气既成则“积于胸中”,是谓大气,经心肺的作用,“别出”营卫两气后,剩留部分(营卫之余),搏于胸中,同时通过胃之大络,出于左乳下(心),化生为心肺阳气而推动心肺功能。后世医家对宗气生理功能的认识以张锡纯所论最为独到,发挥极致,张氏认为宗气即胸中大气:“《内经》之所谓宗气,亦即胸中大气”,“虚里之络,即胃输水谷之气于胸中,以养大气之道路。”对于宗气的形成与作用,张锡纯认为:“是大气者,原以元气为根本,以水谷之气为养料,以胸中之地为宅窟者也。夫均是气也,至胸中之气独名为大气者,诚以能撑持全身,为诸气之纲领,包举肺外,司呼吸之枢机,故郑而重之曰大气。”强调宗气的来源根本在肾,部位在胸中心肺。
, 百拇医药
    宗气作为上焦胸中之大气,其功用专在心肺,主要生理功能有二:一为出于喉咙而司呼吸,二为贯注心脉而行气血。左乳下搏动可以判定宗气的强弱,这在临床上有非常实用的意义。

    心肺同居中上焦阳地,在机能上相互依存。心与肺,一阴一阳,通过“心主血脉”与“肺主治节”功能,人身之气血能协调有序的运行,使人体心神得养、津气敷布、升降有序、百脉调畅、脏腑和顺,保证“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的功能,实际上在此过程中宗气起到了主导的作用。如因种种原因出现宗气的形成受阻,或出现宗气下陷类的功能差异,则必然导致心肺功能的亏损或障碍,特别是心功能受损而导致心主血脉之功能受阻,成为心衰病。

    宗气功能失调为心衰病之根本

    宗气之功能失调状态应包括宗气不足与宗气下陷。宗气不足者不能正常地司呼吸行血脉,从而表现为心肺气虚之状。宗气下陷是宗气不足的进一步发展,其成因如张锡纯所说:“大气下陷之证,不必皆内伤也,外感证亦有之。”内伤因素见于禀赋虚弱、久病、久泻、误治、劳倦和用力过度等,外感因素见于外感病后。这些种种因素导致宗气虚极自陷,不能坚守其位(上焦)而下陷于中下焦。
, 百拇医药
    宗气不足证多见于慢性心肺疾病的代偿期或轻度失代偿阶段,而宗气下陷证主要见于各类心肺疾患引起的心肺功能低下及心功能衰竭状态。

    心力衰竭的基本证候表现为心气虚、心阳虚、血瘀、饮停,亦可见此四类证候轻重不同的组合,其演变过程大致为:始发为心气虚,可伴有饮停或血瘀,逐步发展为心气虚加重,轻度心阳虚,伴有血瘀或停饮;心气(阳)虚进一步加重,心血瘀滞,津液不化,则出现明显的停饮。血瘀、水饮均为耗气伤阳之物,反过来又导致心阳虚(心气虚)加重。其决定的因素或中心环节是心肺之气,即宗气作用不能正常发挥。由于心主血脉而百脉朝会于肺,故心气虚衰可引起肺虚而不能主气:一不能助心行血,输布精微;二不能出浊入清,协调呼吸;三不能主持治节,通调水道。

    血瘀与饮停是心衰病病理过程中的两大重要病理环节,其形成可由于宗气亏乏所致,既成之后又进一步加重心衰的病理变化。血之于水,在病理上往往互为因果,如《金匮要略》提出的“血不利则为水”、《血证论》“水病累血,血病累气”的观点,都表明宗气亏乏而气不化津,水液内停,水停可使血瘀加重,而血瘀又使经脉不通,气机不畅,导致心气愈虚,形成恶性循环。从现代医学对心衰的认识可知,心力衰竭是由于心排出量不足不能为人体诸脏器与组织提供有效灌注而形成的综合征,当重要脏器与组织缺血之后由于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功能的被激活,将进一步加重心衰的病理过程,在此亦有相似之处。
, 百拇医药
    升补宗气为心衰病正治之法

    从《内经》开始的历代典籍中虽然讨论宗气司呼吸行血脉的功能,甚至对有关与心衰病相关的证候都有一定的描述,但是没有直接针对心衰病的辨证或辨病论治,相关性较强的治法和方药散见于相关病证的论述之中,如《内经》的“开鬼门,洁净腑,去菀陈莝”和《金匮要略》所云“腰以下肿,当利小便”可作为治疗心力衰竭的治标之法,即活血、利水。至于治本之法,虽无直接的论述,但《伤寒论》、《金匮要略》有关太阳病、少阴病以及关于水气、痰饮病的有关条文都论述了益气、温阳为治本之法。后世诸家在《内经》、《伤寒杂病论》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发挥,积累了大量治疗心衰相关病证的方药,特别是《伤寒杂病论》中所载的许多方药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心衰病的治疗,如桂枝汤、桂枝甘草汤、真武汤、麻黄附子细辛汤、苓桂术甘汤、五苓散、葶苈大枣泻肺汤等。

    心衰病的治法颇丰,方药繁多,但归根结底,都要归之于益气温阳与利水祛瘀,根据对宗气功能与心衰病关系的认识,升补宗气应是心衰病正治法之一,特别是对宗气下陷的调治应成为心衰病治疗的重点。
, 百拇医药
    凡能益气温阳、恢复宗气功能者皆可作为升提宗气而救治心衰之措施,临床所常用的方药如桂枝甘草汤、四逆汤、真武汤,都能益气温阳,助心阳以复胸中之大气;五苓散、苓桂术甘汤温阳利水而恢复上焦胸廓之阳气功能,行气活血,促进水饮得去而瘀血得散。关键是遵从法度,治病求本,从心衰病发病的最本质处找出中医药治疗的切入点,进而达到提高中医药治疗心衰病疗效的目的。

    李忠业,1956年6月生,中医内科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干部保健科主任,兼任广西中医药学会心脑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82年12月于毕业青海医学院中医系。1988年获山东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2003年获广西名中医称号。邵念芳教授、李锡光教授为研修学习指导老师。

    从事中医药临床与教学、科研工作20多年,潜心于运用中医药方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病、慢性心衰、心律失常、高脂血症、以及急慢性咳喘、高粘滞血症、神经衰弱等疑难杂症。主张研读经典,勤求古训,面向未来,中西兼修,努力提高临床疗效,发扬光大中医事业。, 百拇医药(李忠业 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