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92373
企业上市不是做大的“经典版”
http://www.100md.com 2006年6月19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69期(总第2324期 2006.06.19)
     企业通过股票上市无疑是做大的途径之一,特别是在前些年股市还不成熟的情形下,只要上市成功,公司的资产价值就会得到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溢价,相当于一夜之间就完成了别人数十年的财富积累。通过上市,部分企业实现了快速做大的目标。然而,上市绝非做大的捷径,更非经典版,做大的途径有很多:兼并重组、扩大资产总量,形成某领域的龙头老大;通过科技兴企,开发重磅新药谋求做大;通过产业渗透,延伸产业链,形成垄断利润可做大;整合企业要素,通过做强而做大等等。上市与做大并非简单的因果关系,更不是必要条件,企业如何做大完全因“企”而异。

    在医药企业中,有的已经做得很大,但仍非上市公司;有的企业已上市好几年,但仍然没有做大。有权威报道证实,这些年真正通过上市做强做大的企业凤毛麟角,原因有多方面。一些企业上市仅仅是为了“圈钱”,上市后机制未转变,传统的管理体制依旧存在,低下的生产率和资金使用效率使融资后的资金效益极低。有的企业上市的初衷仅仅是为了给效益下滑、面临巨额亏空的外壳找到一个支撑点,是典型的吃完国家吃银行(拨改贷),吃完银行吃股民(债转股和上市),似有苟延残喘、饮鸠止渴的嫌疑,这与上市做大的初衷相去甚远。回顾走过十多年风雨历程的中国股市,不乏有上市企业从股市非法抽取资金,通过“黑庄”操纵股市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最后遭停牌和摘牌的先例,对此类企业,做大只是上市的幌子和盾牌。

    就上市的外部环境来说,单纯依靠上市做大已越来越难。近年来,国家为了规范股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制度,股票市场逐步走向规范,加上投资者和职业股民越来越成熟和理性,上市“圈钱”越来越难,近一两年,新股一上市就跌破发行价的情况时有所闻,连续3年低迷的股市行情也印证了上市公司的质量令人堪忧。事实上,中国股市存在的多种弊端使资本市场先天不足,上市公司在完成简单的融资后,出资人缺乏有效的监督。有了资金后不思进取,使社会资金整体使用效率低下。如果把做大的希望寄托在上市上,很难想象后果会是怎样。

    有志于做大的企业应通过整合自身优势资源,增强企业整体素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在这整个过程中,如果各项制度规范,硬件指标达标,上市仅仅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做大也是水到渠成之事。而刻意“包装”上市谋求做大,往往有自欺欺人的味道。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69期, http://www.100md.com(陈科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