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291266
中医衰老理论述要
http://www.100md.com 2006年7月1日
     由于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平均寿命不断提高,老龄化社会即将到来。寻求延缓衰老、提高生命质量的方法,成了一个时代性课题摆在人们面前。笔者在攻读中医藏象学的过程中认识到,中医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衰老理论,导致衰老的原因不外正虚和正虚邪实两大类,其中正虚者主要为肾虚、脾虚;正虚邪实者主要为气虚血瘀、肾虚血瘀。兹综述如下:

    1 肾虚衰老论

    《素问.上古天真论》以颇长的篇幅论述了肾气盛衰与人之寿夭的关系,明确指出:人的生、长、壮、老、已受肾中精气的调节,生命活动的过程即是肾中精气盛衰变化的过程。女子以7岁,男子以8岁为阶段,随着肾气盛实而有发长齿更的变化;随着肾气平均而筋骨劲强,身体盛壮,发育成熟;随着肾气的虚衰而逐渐衰老。并且认为,人年老而有子的原因乃是由于“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即人的生殖机能受肾中精气的影响,肾中精气充盛则年虽老而有子;肾中精气衰竭则天癸乏竭,女子冲任空虚,地道不通,男子精少丧失生殖能力。生殖能力的有无不仅是个体生命力盛衰的表现,也是个体生命能否得以延续的保证,从这点上说,肾中精气充盛以维持人体生殖机能的作用,有双重延缓衰老的意义。
, http://www.100md.com
    肾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在体合骨,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与人的体力和智力有关,故《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肾中精气亏虚,发失所养则枯槁变白、脱落;骨失所养则骨质疏松,齿槁齿脱,腰膝酸软,步履艰难;髓海空虚则失眠、健忘、反应迟钝、智力减退;上窍失养则目不明,耳不聪;下窍失养则二便失常。肾虚的这些症状与人到老年的表现密切相关。故王淑玲等〔1〕宗《内经》所论,认为老年人之所以会出现衰老症状是由于肾中精气亏虚的结果。李建生等〔2〕认为,肾中精气不但与生长壮老的生命过程密切相关;而且肾中精气充足,则精力充沛、骨坚牙固、耳目聪明、毛发润泽、二便自调,能提高生活质量;此外,肾中精气还是精、气、神的基础。神源于气,气生于精;精足则气盛,气盛则神旺;肾精衰则真元之气生化乏源,精气不足则形坏神伤,故主张补益肾之精气以延缓衰老。有调查〔3〕显示,老年人100%有肾虚表现,提示衰老与肾虚密切相关。现代研究〔4〕表明,用补肾法延缓衰老,不仅可以改善老年的衰老见证,而且具有延长生存期,改善老年的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代谢功能,清除自由基等作用。
, 百拇医药
    2 肾虚血瘀衰老论

    持此观点者认为,衰老不仅与肾中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而且也由瘀血阻滞导致。赵益业〔5〕等认为,老年常见的皮肤色素沉着,老年斑、巩膜混浊,舌下脉络粗长、舌紫、脉涩结代等皆为血瘀征象;老年期心脑血管硬化、血压升高及呼吸泌尿等多系统的衰退现象也多以血瘀为主要特征。

    血行脉中濡养周身以通为用,其正常循行与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肺布血的功能正常与否有关。肾阳的温煦、肾阴的滋养又是各脏腑经络生理功能和血液正常化生循行的重要保证。老年人多有肾虚,肾精不足可致元气生化乏源,无力温煦、激发、推动脏气;精不化血可致阴亏血少,诸脏腑四肢百骸失其濡养,从而出现三焦气化不利,气机升降出入失常,脏腑功能失调,血失流畅,脉道涩滞,即“阳虚血必凝,阴虚血必滞”(《读医随笔》)。因此,陈学忠〔6〕认为肾虚常伴有血瘀。血瘀又可影响气血运行,津液输布,加重脏腑功能失调,致肾精日益虚损。肾虚为本,血瘀为标,二者密切相关,互为因果恶性循环,加速脏腑组织器官的老化,故赵益业等〔5〕认为补肾活血相辅相成,用于延缓衰老可以起到标本兼顾的作用。
, 百拇医药
    3 其他衰老论

    3.1 脾虚衰老论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健旺则气血充盛,身体强健,可以延年益寿。《脾胃论》曰:“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也,非胃气不能滋之”、“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伤而后能滋养元气”,即指出肾精依靠后天脾胃所化的水谷精微的不断补充,脾胃健运方能充血生精。基于此,郭晓峰〔7〕提出脾胃在延缓衰老中有重要作用的观点,认为人的生命活动全赖脾胃之气的供应,气机的升降也以脾胃为枢轴。脾胃虚弱,纳运失调,升降失常,可致目无所见、耳无所闻、鼻不闻香、舌不知味等老化表现。

    3.2 气虚血瘀衰老论

    气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功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血行脉中流布全身,气的升降出入无器不有。颜德馨〔8〕认为,人体随着年龄增长,长期受七情六淫、外伤房室及各种疾病的影响,首先出现气血失调,正常流通受阻,瘀血阻滞。瘀血又可使脏腑得不到正常濡养以致脏腑虚衰,精、气、神亏耗,气的生化作用减退,形成气虚血瘀,虚实夹杂的局面。欲谋长寿,必须消除血瘀。主张用固本清源的益气化瘀之法以延缓衰老。
, 百拇医药
    3.3 多脏损兼挟实邪衰老论

    俞征宙等〔9〕对878例中老年人进行了中医症候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各脏器虚损及气滞、血瘀、痰浊等实证的患病率也不断提高,呈显著性正相关。故提出中医衰老机理为多脏器虚损与痰浊气滞血瘀等实证相互作用,本虚标实,循环反复,终至全身功能减退以至衰竭。

    3.4 肝郁衰老论

    徐中环〔10〕认为,肝郁与衰老的外部形征密切相关,且能导致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精血的阻滞衰耗,并能戕害五脏,致生多种疾病,从而加速衰老。主张衰老亦责之肝郁。

    3.5 脾肾虚衰胃肠郁滞论

    杜怀棠等〔11〕认为肾虚脾虚均可导致腑气不通产生便秘。人至老年,脾肾虚衰与胃肠郁滞不断恶性循环,加速衰老。而通腑降浊可以及时排出肠胃中的糟粕留毒,并有助于全身气机的调畅,从而减少疾病,延缓衰老,由此提出脾肾两虚胃肠郁滞致衰的见解。
, 百拇医药
    4 讨 论

    从中医理论出发,结合现代研究,笔者认为肾虚为主,血瘀为辅是致衰的原因。

    首先,肾为先天之本,肾气一衰则三焦元气失主,不能通达五脏六腑,脏腑俱虚,百病皆生;并且,五脏六腑之精皆下藏于肾,五脏不虚则肾精充沛,“五脏之伤,穷必及肾”,五脏虚则肾精乏源,从而产生肾虚的表现,故肾虚是人体整体不足的一种表现和形式。在肾与脾的关系中,有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的密切关系。肾为水火之宅,内寓真阴真阳。肾阳能温煦、推动脾阳以健运,肾阴能濡养滋润胃阴以促进胃之受纳。肾虚则必然致脾胃的虚衰。据调查〔9〕,健康老年人肾虚的发生率远较脾虚为高,且随年龄递增趋势明显,而脾虚发生率与心肝肺相近,并且没有随年龄递增趋势。现代研究表明,肾的生理功能涉及面很广,与生长发育、抗病能力、生殖、骨胳、水液代谢、呼吸、循环、消化、神经、内分泌、脑、髓、发、耳、齿均有密切关系,是对下丘脑—垂体—靶腺之神经、内分泌、免疫、生化代谢等生理的概括,故肾虚致衰论可以与现代医学的自由基损伤、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功能障碍等多种衰老理论相呼应。
, 百拇医药
    其次,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普遍出现血管硬化、血液凝固活性增强、血小板聚集力增强的生理性改变,这些表现与瘀血证关系密切。另据调查〔12〕,老年期患有血瘀证者占74.47%,显示衰老多伴有血瘀。

    再则,肾虚与血瘀关系密切,二者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从而加重衰老。

    据此综观以上各种中医衰老理论,作者本人较为赞同肾虚血瘀衰老论。但是,导致衰老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现在仍未有定论,目前多种中医衰老理论并存的局面,既开拓了中医对衰老的认识的思路,以指导中医从多个角度对衰老进行研究,又使各种理论在学术争鸣之中得到检验与发展,从而深化中医对衰老的认识,直至最终揭示衰老的本质和规律,实现人类延年益寿的宿愿。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作者单位:云南中医学院97级硕士研究生 云南昆明,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