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业版 > 中药药市 > 品种分析
编号:11118405
五大因素助推红花价涨
http://www.100md.com 2006年7月17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570期
     红花自5月中旬从南到北陆续收获,而其价格似药市中的一匹黑马,一路狂升。从产新前的75~80元(公斤价,下同),到6月初已突破百元大关,目前市场价已达110~120元,从产新至今不足月余,升幅达50%,创下了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是种植面积减少,是人为炒作,今后走势如何众说纷纭。笔者综合今年种植情况及药市销售库存等诸多因素,认为有五种原因推动红花价格持续升高,预计到8月份产新全部结束后,红花将持续升高。

    一、种植面积减少

    因红花种植具有周期短、适应性强、投资少、易管理等诸多优点,且红花及红花子均可入药。红花以较高的药用价值和极其诱人的价格早在计划经济年代全国各地就广泛种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药用量及出口量的增加,种植得以全面发展,供需平衡,效益显著。到世纪之交,在全国性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政策引导下,特别是在1997~1998年的高价刺激下(价格达80~90元),全国红花种植面积曾创下30万亩的最高纪录,导致供需失调,到2001年红花价格已降至谷底,产地价在10~12元,市场价在14~16元,每亩不足20kg的产量,使大批药农损失惨重,以至于出现大批红花烂在花蕾上而无人采收的现象。随后红花价格一直徘徊在18~25元之间,红花种植面积开始逐年减少,到2004年产新其价格回升到30~32元,2005年随着药市大部分药材价格的复苏,产新期间40~42元,产新全部结束后价格已达65~70元。以上可以看出持续低廉的价格难以刺激药农的积极性,尽管自2005年后红花价格出现转折,但药农受前几年的低价影响,种植面积难以扩种。为今年红花暴涨埋下了伏笔。
, 百拇医药
    二、采摘费工费时,产量低下

    红花的采收期正值梅雨季节,采摘时一定要在早晨5点到9点之前采收,一般采收时段为10~15日,亩产干花约20kg左右。这期间,采收及时还好,如遇到阴雨天,不仅大大影响红花的产量,同时,也影响到红花的质量。红花品种分有刺和无刺两种,近几年通过优化改良,大多以无刺为主,既便是无刺品种红花,叶齿边的小刺也容易扎伤采花人,红花价格低谷时,药农就更不愿采摘了。许多红花因无人采集而白白浪费掉,从而使产量更加低下。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采收成本提高

    红花的整个收获期大致与农忙相遇,因三夏期间农民既要抢收、抢种,又要管理,而这时红花正遇采摘期。目前,农村劳力大量外出务工,剩余的部分留存人员在种植上更多考虑可用机械化操作的农作物,像小麦、水稻,而相对费工费时的红花人们根本不想种植。同时,农村劳动力成本受物价指数上扬得以全面提高。今年在河南某县一农民种植了10亩红花,是第一次种植,红花收获时正值农忙,本来农村劳动力就少,各家又都忙于收麦、晒麦、种植夏季作物等,就是高于平时工钱的一倍,人们也不愿来采摘,无奈之下借助农村孩子放假,每斤5元的价格才得以采摘,由于每3kg红花折1kg干品,这样算下来,仅采摘费就合30元。就是这样,也仅能采到总产量的60~70%,即每亩采12~14kg,这样算一下就是80元的价格,亩效益几乎与种粮相差无几。
, 百拇医药
    四、库存薄弱

    由于2001年后红花的持续低谷,在2002~2004年几乎全靠库存来补充市场。据资料显示:2001年全国红花面积约30万亩,产量应该在450~600万kg,红花年需求量(含出口量)在150~180万kg之间。应该说2001年的产量在没有种植的情况下,可以供2002~2004年三年使用,而这几年除新疆、甘肃有少量种植外(这是因为以上两地土地资源丰富,农民有以红花子作食用油的习惯),其它地区几乎没有种植。以上分析不难看出红花的库存已相当薄弱,2006年出现红花价格上扬是必然的。

    五、需求增加,走势看好

    红花种植面积减少,库存薄弱,在去年已出现较大的转折,以产新时的38~42元,到产新结束短短的两个月中升至65~70元,既而又升至75~80元。这是因为红花不仅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还广泛用于染料、化妆、食品色素等诸多领域。相对薄弱的库存逐年消耗,与相对强大的需求形成鲜明的反差,在种植面积大幅减少、供求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红花价格上扬已是不争的事实。相信红花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在高价位运行,并有节节升高的可能。有业界人士断言,红花在产新全部结束时,受种种因素影响,将突破150元大关。, 百拇医药(邢 颖 亳州地产中药材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