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6年第10期
编号:11118963
缺血中风恢复期的中医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6年第10期
缺血中风,1病因病机,2辨证论治,【参考文献】
     中风是临床常见、多发病,其发病率和致残率均很高,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的健康。中风恢复期是急性期到后遗症期的过渡时期,此期虽已暂时渡过危险期,但仍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且有复发的可能,因此恢复期是决定患者预后及生活能力恢复的关键时期,也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时期。近年来,中风发病及早期病理过程受到普遍重视,而对恢复期治法理论的探讨则相对较少。已有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对中风恢复期的治疗,中医药具有独特的优势。现将中风恢复期的研究及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1.1 肾气亏虚 肾气亏虚为中风恢复期的重要病机。肾藏精,主骨生髓,脑为髓之海,肾气亏虚,髓海不足,则脑络不畅,神机失灵,肢体筋络、五脏六腑之功能失调,必致肢体瘫痪难以恢复。肾阳虚则水湿不运,聚成痰湿,阻滞经络,旁达四末则手足麻木不用,上犯于脑,则脑脉闭阻,血运不畅,痰瘀互结,阻于清窍,而成中风诸症。王进等[1]强调“肾虚血瘀”,进一步说明了肾虚对于中风发病的基础作用。国素梅[2]宗《素问·灵兰秘典论》“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之说,认为肾精亏虚,不能作强,筋骨失于充养,伎能失于精巧,故肢体瘫痪。中风患者精细动作恢复最难,从而强调补肾法在中风恢复期的重要性。

    1.2 痰瘀互阻 痰瘀互阻或痰瘀痹阻是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主要病机。《本草新编》说:“中风未有不成瘀痰者也”。从中风病全程来看,致病因素不外虚、火、风、痰、气、血六端,此六端因素在进入恢复期后,可出现多种转归:或由深出浅,表现为邪渐消,正日复而病向愈;或由轻渐重,表现为风邪横窜经络,每结痰挟瘀。痰瘀一旦产生,每每互相胶结,阻遏气血。史玉香等[3]认为中风病恢复期,肝脾肾三脏皆虚,导致水津运行受阻,聚而生痰,痰阻脉道,郁而成瘀,痰瘀内阻,进一步损伤脏腑功能,脏腑功能低下,化生气血津液功能受损,导致气血阴精不足,脑髓失充,中风不易恢复,故此期以脏腑虚损为本,痰瘀内阻为标,且痰瘀贯穿中风病的全程。

    1.3 气虚血瘀 《景岳全书·非风》曰:“卒倒多由昏聩,本皆内伤积损颓败而然。”认为正气虚衰是中风病发病的基本病理基础。清·王清任《医林改错》中说:“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强调气虚是致病根源,而血瘀是其结果。正气虚推动血液循环功能减弱,而致血流缓慢,血行不畅,阻塞于脑,血瘀髓海,脑窍闭塞,发为中风。中风病发病后的基本病理为脑脉瘀滞不畅,瘀象存在自始至终,表现为偏瘫、失语等诸症。对恢复期中风病人,由于瘀阻日久,必耗气伤血,使气虚、血瘀形成恶性循环[4]。

    1.4 中风毒邪论[5] 认为中风病在病机演变中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155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