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传染科 > 病毒性肝炎 > 肝病护理
编号:11119047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护理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6年第12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因素与心理护理在疾病的发展和转归过程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因该病易传染、易复发,目前缺乏痊愈的特效药物,从而产生各种复杂的心理反应,普遍存在较重的心理问题,笔者将从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 心理分析

    1.1 忧虑心理 乙肝患者害怕把疾病传染给家人,担心此病不能治愈,担心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对慢性肝炎的发作与转归不甚了解,客观上慢性病治疗效果欠佳和反复发作等特点也使他们感到焦虑,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易怒、失眠等症状。

    1.2 猜测心理 乙肝患者患病时间长,接触医务人员多,对各种化验、检查结果和药物疗效比较熟悉,有的还翻阅有关肝病知识的书籍,对慢性肝炎疾病有一定了解。但常一知半解,病情稍有好转就欣喜若狂,稍有反复就精神紧张,情绪下降,甚至偷看病历,这些都是因为对疾病认识不够,而产生的心理负担。

    1.3 多疑心理 多数乙肝患者不敢正视自己的病情,怀疑检查是否出错了,特别是病情一有反复或治疗一段时间后症状得不到明显改善时,便产生“恶变感”,由此而感到一切努力都是徒劳,对治疗和生活失去信心。表现为极度的恐惧和悲观。

    1.4 乱投医心理 长时间的住院治疗,使得患者一有治疗肝病的新药物迫不及待的就想使用。在治疗上不遵医嘱,对医护人员的正常言行敏感。总是千方百计地寻找民间验方或偏信江湖医生,结果常常干扰正常治疗,延误病情。

    1.5 偏执心理 部分肝炎患者不能面对长期治疗的现实,怨天尤人。从怀疑医疗方案与护理程序开始,进一步发展为对医疗环境提出过高要求,不尊重医务人员的工作,常常导致医患关系紧张。

     2 护理对策

    2.1 建立相互信任、理解、和睦融洽的护患关系 医务人员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因注意保持与患者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需要,耐心听取并回答患者提出的疑问,做好患者的心理调节,积极疏导患者的消极情绪,帮助他们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使医患关系处于良性循环中。

    2.2 把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中 治疗期间,在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中,不仅要把疾病的病因、发生和用药后的转归详细讲解给患者,还要讲解必要的传染病知识,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以及临床出现的症状。告知患者既要合理饮食,又要改变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使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有较全面的认识,解除思想顾虑,主动配合治疗。

    病情稳定后,不能因为侥幸心理而中断治疗,而是要坚持服药治疗。出院后要定期回医院复查,巩固治疗效果,即使是痊愈也需要恢复和巩固的过程。上述这些问题需医务人员耐心细致地做好宣教工作,并使之成为患者自己的意识行为,方能起到治疗效果。

    2.3 针对不同心态的患者开展不同的心理护理 对于吸烟、饮酒已成为习惯行为的患者,应侧重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而不是去矫正患者的不良行为。对于具有偏执心理的患者,应经常巡视其病房,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的信任和理解,缓和医患关系。

    对于因经济因素而欲中断治疗者,应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争取家人的配合,给予必要的心理干预,帮助他们认清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安心静养。同时帮助患者认清此病的诱因,如饮酒、劳累,不合理用药及不良情况等,提醒患者按医嘱服药并定期进行有关检查,加强适当锻炼,增强自身体质。

    由于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对患者心理困扰多。因此,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促进疾病的恢复、减少疾病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单位: 330001 江西南昌,武警江西省总队医院

    (编辑:田 雨), http://www.100md.com(涂艳,方淑英,毛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