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 2006年第11期
编号:11122193
中药性味和饮食疗法浅说
http://www.100md.com 《中华首席医学网》 2006年第11期
     中医学认为,中药有寒、热、温、凉四性和辛、甘、咸、苦、酸五味。中药四性是从其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疾病的属性有寒(寒证)、热(热证)的相对不同。前人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认识到某些药物作用于人体后能减轻或清除热证,认为其药性属于寒性或凉性。反之,如作用于人体后能减轻或消除寒证,则其药性属于热性或温性。至于五味既与药物的实际滋味有关,又与药物的功效相关。不同的药味有着不同的功效,本草把它们概括为“辛散、酸收、甘缓、苦燥、咸软、淡渗”。就是说辛味药有发散、行气、活血、开窍、化湿等功效,一般适用于表证和气滞血瘀证;酸味药有收敛、固涩等功效,适用于盗汗、遗泄等证;甘味药能补、能缓,适用于虚弱证或能缓解拘急、疼痛等证;苦味药能燥、能泻,适用于热证和湿证;咸味药能软坚散结,适用于大便燥结、痰核、瘰疬等证;淡味能渗、能泄,适用于水湿等证。性与味显然是辨识药物功效的主要依据,但在临床上往往是把两者结合起来理解和应用的。因而,医者常常凭着药物的这些“性味”根据中医理论来针对性治疗各种疾病。

    我们天天吃的食物,亦有着各种不同的“性”和“味”。例如,粳米味甘性平,功效为补脾、养胃、强壮、滋养。菠菜及根,气味甘辛无毒,利五脏……,通血脉,开胸膈,下气调中,止渴润燥,根尤良。生大豆,性甘平,除痈肿,煮汁饮……止痛。梨子,某凉润肺,清胃凉心、涤热息风,化痰已嗽,养阴濡燥等等。由此可见,食物亦有治病作用。利用食物治病的方法就是饮食疗法。即是根据食物的不同性味,分别作用于人体,产生不同的效应,从而可以调理和治疗疾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0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