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研讨
编号:11124245
对中医学属性的思考(7)
http://www.100md.com 2006年7月27日
     (4)在医学模式上,西医主要采用生物医学模式,而中医则是一种综合性的、大生态、大生命 的医学模式,以五行 — 五脏模型而言,它既包含有文化社会的因素,又包含有自然科学的 因素;既反映了人体五脏之间不可分割的复杂关系,又反映了人体内 “ 藏 ” 与自然万物外 “ 象 ” 的对应关系。有人提出阴阳五行是一种 “ 天人象 ”,作为天之象的阴阳五行,以及作为 阴阳五行之象的诸象,都是人的体验外向投射所产生的外化形象。阴阳五行所表象的,正 是 充满生命之力的、天人万物交感互应的体验世界。体验,蕴涵着涌动的生命之力。在这个世 界 里,事物无论巨硕细微都充溢着相同生命,蕴涵着世界全体的 “ 信息 ” 。这个世界是“ 全息 ” 世界,阴阳五行是“ 全息 ” 之象。中医体现了综合、全息的 “ 象 ” 思维特征,“ 藏象 ” 是人体生命生理功能的描述, “ 脉象 ”是生理病理信息的表现,“ 证象 ” 是病因、病性、病位、病势等各种信息状态的总合。

    有学者认为中医学产生于经验医学时代,它的医学模式是自然哲学医学模式。虽为此,但中医医学模型却有一种大生态、大生命的观念。自从1977年恩格尔(G.L.Engel)提出超越生物医学模式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中西医都面临着如何实现医学模式转变的任务,而在这点上中医学因其比较重视整体和综合,因此在这个转变中有着优势和机遇。

    未来的医学应该是一种中西互补的医学,目前提倡的“中西医结合”,应该是中西医各自优势的结合与互补。

    就操作层面而言,西医的量化诊断与中医的直悟诊断合参,中西药物与中西医疗手段合用 ,中西医的预防与预后方法并行,这些应该是不难做到的,事实在临床上已经采用并取得 良好效果。但就思维方式层面而言,却还有很多课题可做,而这一层面的结合与互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深层次的“ 中西医结合” 。应该看到中医“ 模型”论与西医“原型 ” 论,中医元气论与西 医原子论,中医生成论与西医构成论,中医系统整合论与西医分析还原论,等等,思维方式与价值理 想的不同,才是中西医学的本质区别所在,未来的医学应该逐步消除两者的界线,应该在思 维方 式上达到一种和谐的配置。这一点,不少中西医结合专家、中医学家、哲学家、医 学软科学专家作了艰苦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探索的路仍然很漫长。

    如仅就目前中医发展而言,笔者认为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必全面开花,更不要处处与西医相抗衡。应当看到中医在思维方式上的长处和短处,采用“ 扬长弃短”的态度,只发扬自己的优势,自己的劣势则直接用西医的优势来弥补。中医发展的关键无疑是在疾病治疗 上,中医在代谢性、免疫性、功能性疾病以及多组织、多系统、多靶点性疾病的治疗方面,在调整亚健康状态、养生摄生、防老抗衰等方面有着优势,应当“ 有所为”,而对一些明显处于劣势的疾病则可以“ 有所不为”。在中医发展思路上,发扬“优势” 重于保持“ 特色 ” 。, 百拇医药
上一页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