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50370
中药复方物质基础和药效相关性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06年7月27日
     由国家科委倡导的“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正在深入开展,促进了我国中医药事业向更高、更新、更深入的层次发展。所谓中药现代化,即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制、开发现代中药,实现能用现代科学技术阐明其药效物质和作用机理(现代化),能进行大规模生产(产业化),并能为国际市场接受、有国际竞争力的中药制剂(国际化)。现代化是基础和关键。如何实现现代化,必须在研究思路上有所突破和创新。

    中药复方制剂是中医药的精髓和主流。中药复方的功效已为几千年的历史和现代临床疗效所肯定。但如何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来说明中药作用的本质、作用机理、中药药性理论等丰富内涵,使中药复方能为国际市场所接受,目前尚有一段差距。

    中药复方最为常用,所含化学成分往往多达几十种、上百种,中医治病又是从整体医学角度出发,作出部位肯定是多个靶器官。但可以肯定,中药复方中起疗效作用的物质基础,应该是广义的化学成分,包括无机元素、小分子化合物(包括挥发油、生物碱、黄酮类、皂甙类等常说的化学成分)及生物大分子(包括肽、蛋白、糖肽及多糖等)。要达到“安全、有效、稳定”的要求,应做到基本讲清中药的化学成分,基本讲清药效和作用机理。而要做到两个“基本讲清”,就必须开展有中药复方物质基础和药效相关性的研究,在研究思路上有所创新和突破。本文对此作一探索,建议从以下方面开展中药物质基础和药效相关性的研究工作。
, http://www.100md.com
    一、中药材物质基础和中药药性理论相关性研究初探

    1.中药材物质基础和四性、五味的相关性研究

    中药性味的现代研究尚未形成规模,在学术思想上还无突破性进展,其原因在于缺乏一条很好的思路和做法,能将四性、五味和药物的物质基础��化学成分及药效药理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现在多数是做一味药中的一个或几个成分的药理药效,难以解释该药物的性、味及其所具功效,主要是因在单味药物和个别化学成分之间缺少了一个中间层次,即有效部分[1,2]。单味药材少则含几十种成分,多则含百种以上成分(如人参),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个小复方,如采用单味药材,有效部分,有效成分三个层次来探讨药物性味和药效、药理关系就较易进行。现以枳实为例[3]。中医药书记载:枳实为辛味药,有破气消积,化痰散痞,理气宽中,行滞消胀之功。现将其按所含主要大类化学成分,分成挥发油、甙类和生物碱三个部分。选用疼痛、镇静、血压和离体肠平滑肌收缩四项药理指标,研究化学成分和药效相关性。实验结果发现挥发油有镇静和镇痛中枢抑制作用,还对大鼠离体肠平滑肌呈先兴奋后抑制作用。再对挥发油作进一步分析,确定其主要有效成分为d-柠檬烯(d-limonene)。黄酮甙部分对离体肠平滑肌的收缩呈抑制作用,但对大鼠血压等无明显影响。生物碱部分有明显升高血压作用,但对离体肠平滑肌收缩和小鼠化学性疼痛及自发活动无明显影响。进一步分析得出其主要成分辛弗林(synephrine)和N-甲基酪胺(N-methyltgramine),用于临床升压、抗休克获满意疗效。这样通过枳实一味药材、三个有效部分,多种有效成分就可把该药材的化学成分基本讲清、药理药效基本讲清,同时为复方中说清枳实配伍的情况提供了可能性。
, 百拇医药
    2.中药材物质基础和升降浮沉、归经的相关性研究

    升降浮沉和化学成分、药效相关性研究较为少见。中药的归经与其药理作用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且基本上与中医对脏腑功能的理解相一致。如影响排便过程,具有泻下作用的中药大黄、芒硝、芦荟、火麻仁等18味药入大肠经率为100%。具有止咳作用的杏仁、百部、贝母等18味,具有化痰作用的中药桔梗、前胡、远志等23味,具有平喘作用的麻黄、款冬等13味,入肺经率分别为100%、100%和95%。麻黄入肺、膀胱二经,其物质基础从现代药理上可证明其中麻黄碱对支气管平滑肌有解痉和升压作用,而伪麻黄碱有明显利尿、抗炎作用。中药的归经是否和西药中的靶向药物属同工异曲,尚需有更多的化学成分、药效和归经之间相关性研究来证实。用氚标记栀子的有效成分栀子甙,观察3H-栀子甙在小鼠体内定量分布的动态变化,显示集中于肾、膀胱、肺、胆、肝、肾上腺、小肠、大肠、心脏和胃,同栀子归经于心、肝、肺、胃经及脏腑的络属关系基本相符[4]。还有人研究归经与微量元素的关系,也有提出利用受体学说的理论和技术研究药物归经问题[5]。
, http://www.100md.com
    二、中药复方物质基础和方剂配伍理论相关性研究

    中药通过配伍,可以提高与加强疗效,减低毒性与副作用,适应复杂多变的病情,改变或影响药效。各单味药中的多种化学成分构成不同的配伍组合,这是中药复方能达到最佳药效的物质基础。如何将中药复方的物质基础��化学成分间复杂又是一个整体的关系和方剂配伍理论及药效相关性加以研究,对方剂配伍理论的现代化有重要作用。

    1.中药复方物质基础和药对、七情配伍的相关性研究

    黄芪和当归是一气血双补药对。有报道采用芪归比为5:1(甲方),1:1(乙方),1:5(丙方)的药对,研究其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该药对通过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起到保护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作用。推断甲方补气为主,兼以活血养血;丙方偏于活血,辅以益气养血;乙方作用较平和,益气活血养血是其功效。提示用于防治心血管系统疾病时,甲、丙最好[6]。整个研究是在药材这一个层次上进行。有报道将黄芪分成三个有效部分,总黄酮、总皂甙、总多糖,并研究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证黄芪抗氧化作用的主要成分是总黄酮和总皂甙[7]。此研究在药材的有效部分二个层次上进行,使药理实验结果较令人信服。还有研究由黄芪当归二味药按芪归比为5∶1组成的当归养血汤的配伍比例,用HPLC测定有效成分,从药物煎出率和细胞免疫药理活性方面证实该方芪归配伍比例为5∶1最合理[8]。此研究在药物(复方)及有效成分二个层次上进行,结果较理想,但若想说明该方的整体药效,如免疫和清除氧自由基等,必然存在着化学成分和药效相关性不容易说清。现在很多药理研究未和化学成分研究结合,或只有总提取物,或分提取物的粗略概念,造成只知其果,未知其因,即使得出肯定药理活性结果,亦不知物质基础为何。更有因药材来源不同,提取制备方法不同,引起化学成分改变,出现药理活性实验无法重复或结果差异较大等现象。由此可见中药的药理研究一定要和化学成分研究相结合。化学成分研究仅在一个或二个层次上进行,也无法解决中药化学成分的复杂性和整体性二难点。如从药物(复方或单味药材)、有效部分、有效成分三个层次进行中药物质基础��化学成分和配伍理论、药效相关性研究,既能避免出现“提取越纯,越无活性”的现象,又能清晰、全面、深入地阐述中药化学成分和药效的相关性。, 百拇医药
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