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50379
21世纪:与后现代化邂逅的中医学
http://www.100md.com 2006年7月27日
     圣人之教

    现存最早的中医典藉《黄帝内经》是以“圣人之教”为张本的:“是故上古圣人之教下也,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所谓“圣人之教”以今天的语言来表述,就是一种世界观。这种世界观究心于天人之间,以一种整体的、联系的、有机的信念来观察和理解宇宙与人类。《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以天地人是按一个统一的“大道”来运动的,人类是由“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因此人生也只是“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即使是圣人也只能“尽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而疾病则只是生命“浮沉”的偏离状态而已。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易辞》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黄帝内经》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是“圣人之教”又是究心天人之际所发现的,整体阴阳的矛盾运动与协调和谐这一根本规律。这一点是一脉相承地贯穿在“东方神秘主义”的核心之中的。
, 百拇医药
    世界观是一种哲学。而在古代,哲学也就是科学。所谓“自然哲学”实际上是试图以哲学的思辩来解决自然科学的问题。然而,科学的本质是实证的,如何使哲学的思辩与科学的实证正确地结合,创造出实际的技术,以解决日常切用的问题?我们伟大的祖先在医学领域里进行了卓越的建构,创造出一个伟大的奇迹--中医学。

    古圣人的方法,一方面是藉阴阳的矛盾差异,逐层地分析,引出种种中间命题,为四时之阴阳、昼夜之阴阳、人身之阴阳、脏腑气血之阴阳、药物性味之阴阳等等。另一方面,通过对人体生理、病理、药物性味、功效的深入观察体验而综合出与上述分析概念相对应的"象""性"--病象、证象、药性等实际知识和物化手段,使哲学的思辩与科学的实证相互契合,形成一整套独特的概念体系和物化体系,并进一步通过理论←→实践之间的无数次检验、反馈、修正、扩张,使中医学由一个包含整体论基因的胚芽发育成参天大树。

    一定的哲学总是衍生出一定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中国古代哲学的认识论是主客一体、物我交融、体物会心、司外揣内、司内揣外,于是它的方法论也必然是整体论的。所以中医的概念体系,彻头彻尾地打上整体论的印记。从天地之阴阳下推到肾阴肾阳,在理论思辩上是分析的,而在概念内涵上是整体综合的,并没有真正打开人体的“黑箱”。从整体出发,中医概念所蕴涵的必然侧重功能、联系、状态,而不是结构、实体、结果。而恰恰因为人体生命系统是一个最复杂、最富整体性的系统,所以中医学在以阴阳体系为坐标来描述与调控人“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所发生的偏离状态时,能获得最大的成功。只要想象一下,从1840年算起,西医大量传入中国至今才160年,而璜胺药、青霉素发明至今才60年,就可以深切地体会到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张仲景的麻杏石甘汤、葛根芩连汤、白虎汤对于患大叶性肺炎、痢疾、乙型脑炎的中国人来说是何等“救苦救难”的菩提甘露!
, 百拇医药
    所以在即将步入公元纪年第三个千年的时刻,来回顾一下中医学的历史,我们会认识到中医学蕴藏的是一个世界观,一种哲学,一种文化,一种方法论,一种独特的理论体系、概念体系、技术体系。而这一切都是我们睿智的祖先究心天人之际,以整体方法认识自我的结果。

    百年困惑

    17世纪发源于西方的现代科学,以一种新的世界观来认识世界。他们发现,天体的运行遵循着严格的机械与力学规律,分析的方法较之亚里士多德的预测方法,更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将事物从复杂还原到简单、从多元还原为一元更有助于达到对深层规律的揭示掌握和利用,于是随着近现代科学的蓬勃兴起和发展,机械论的还原论世界观以一种席卷全球的澎湃之势改变人类的思维方式。

    现代科学究心的是物质与结构,而人则是处于研究对象之上的主宰者。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向自然索取成为现代人类的响亮口号。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之上的现代医学,也首先是把人作为生物机器来研究的。在分析--还原方法的引导下沿着人--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分子--原子的下行方向逐层还原,使人类对自身的了解越来越达到细致入微的程度,藉助于伴随而来的各种干预手段如抗生素、激素、体液疗法等,使人类面临的健康问题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 http://www.100md.com
    面对着蓬勃的现代科学和现代世界观浪潮,中医学在“上下求索”中彷徨跋涉,初欲援西证中,继欲衷中参西,进而中西汇通、中西结合,以致于今日提出中医现代化的构想。然而令人困惑的是,中医学的世界观--方法论--理论信念--概念体系--物化手段都难以在现代科学中求得诠释。通约,更无论找到同调或知音了。“当今日的中医学环顾四周时会发现,科技之林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所有的近代科技之树在科学规范这一‘基因’上都与自己格格不入。如果说现代科技知识背景是‘一片翠绿’的话,那么中医学就成了‘万绿丛中一点红’,它的色彩与背景已形成了鲜明的反差。”(1)

    应该深切地认识到,医学的中西之别实则是古今之别,而古今之别又植根于世界观及方法论的层次之别,但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层次之别又是否有优劣之分呢?,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