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80574
暑假,带孩子开“心锁”
http://www.100md.com 2006年8月8日 《健康时报》 2006.08.08
     暑假到了,孩子们与父母的接触,远比平时上学要频繁,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发与父母的矛盾冲突。如果父母在矛盾产生的时候,还要加强对孩子的限制和管束,久而久之也容易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问题。家长与孩子之间产生矛盾与冲突多发生在暑期,主要反映在家长“管得过多”和“管得过少”。

    “管得过多”的家长在暑期里喜欢给孩子报读各种兴趣班或补习班。这让孩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经常与同学、家长发生争执。

    “管得过少”的家长大都是一心忙于工作,对孩子的暑期生活不够关心,孩子没人管了,就沉迷于上网不能自拔。

    另外,青少年产生心理问题,大都与现实接触不够,不能正确处理和同学的人际关系有关。他们多数认为自己学习不好被同学孤立,感到空虚寂寞,从而产生“除了网络就没别的寄托了”的错觉,变得过于敏感、焦虑、频繁地发脾气。此时家长的粗暴干预会引发更严重的问题。对于家长来说,比较妥当的做法是多学习一些心理方面的知识,积极引导孩子,发展其与人交流情感的能力和分享生活的能力。

    广西医科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副主任唐峥华称,从近年来的门诊情况来看,家长在对待孩子的心理疾患问题上,主要存在三种误区:“来少了”,“来多了”和“来迟了”。

    心理门诊最常见的是“来少了”和“来多了”的情况。“来少了”主要是因为一些家长对心理咨询不够了解,觉得钱花在买药、做手术上比较划算,认为“咨询聊天”花钱不值得。事实上,这样的理解是错误的,大多数心理问题不是一次二三十分钟的咨询就能解决的,需要专业医师有系统、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咨询、治疗。

    “来多了”的情况主要指孩子本身很正常,却因一些同龄孩子都可能存在的小缺点被家长、教师夸大,认为是心理问题。比如学习拔尖的学生在一次考试中没考好,家长老师不由分说,马上施加压力,要从“心理”上找原因,于是逼着孩子见心理医生。经过医生的提醒,家长才明白问题出在了自己身上,是自己不正常的心态投射给了孩子。

    最令心理医生不愿看到的是“来迟了”的情况,这往往是因为一些家长对心理健康知识匮乏,不能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直到精神疾病给孩子自身、家庭、社会带来重大不幸后才去就诊,这时往往不得不住院治疗,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因此,唐峥华医生建议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平时要多花些时间与孩子进行朋友式的交流,尤其是在暑假期间,孩子与家长的接触最频繁,家长利用暑假摸清孩子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及早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及早采取心理干预行动。

    摘自《南宁日报》7月26日莫俊杨宁筠/文,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