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281521
对人工精子的临床前景不能过于乐观——访中科院动物研究所段恩奎研究员
http://www.100md.com 2006年8月8日 《中国医药报》 2006.08.08
     7月10日出版的《发育细胞》杂志,刊登了德国格廷根大学和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等的研究人员在干细胞研究中获得的一项重要突破:用胚胎干细胞来源的精原干细胞发育而成的精子培育出了小鼠。主持这项研究的卡里姆·纳耶尔尼亚教授说:“这是第一次证明从精原干细胞中培育出的成熟精子可以通过单精子注射产生后代。”他认为这项研究是了解男性不育症的科学基础,可以从分子和基因层面来了解这一疾病。日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计划生育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段恩奎研究员谈到这一成果时表示,临床应用人工精子还存在一些技术问题,对其前景不能过于乐观。

    ■相关研究进展不断

    段恩奎介绍,干细胞通常是指来源于早期胚胎的胚胎干细胞和来源于成体组织的成体干细胞,后者包括造血干细胞、神经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表皮干细胞以及这次讨论的精原干细胞等等。近年来,干细胞研究的一个新趋势是希望将干细胞诱导分化为雄性配子——精子或雌性配子——卵子,因而“胚胎干细胞配子”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Brinster.R.L等就通过细胞移植开展了非常有意义的探索,他们首次将有生育能力的雄性小鼠的精原干细胞注射到不育雄性小鼠的曲细精管中,从而使这种不育雄鼠产生了具有受精能力的精子,受精后产出了正常后代;后来又将大鼠精原干细胞移入免疫缺陷性小鼠的曲细精管中,从而在小鼠的睾丸中产生了大鼠的精子。进一步研究发现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6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