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健康快讯 > 怡情益寿 > 正文
编号:11148294
古典文化陶冶心灵
http://www.100md.com 2006年8月15日 <上海中医药报>
     发火有百害而无一利。

    对于如何修身养性,中医专象董泉珍老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认为:在浮躁、紧张的社会大环境中,如果能够静下心来,学习古典文化,将会给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裨益。英国作家塞缪尔.斯迈尔斯在其《品格的力量》这本书中指出:“温和的性情是一种无穷的力量。”

    古罗马哲学家有句名言:“个性决定命运,”这绝非妄言。举个例子,牛顿和胡克是英国同时代的两位著名科学家,提起牛顿,谁不知道他的万有引力学说?可提起胡克,很多人就会觉得生疏。其实,胡克除了发明了显微镜,对天文、物理、生物、化学等等学科都做出过重要贡献,可就是因为他本人的性格悲剧,导致了他人缘不佳,变得默默无闻。而牛顿获得了英国皇家科学院院长的职位,声名显赫,万古流芳。

    “性格即命运”的另一层诠释是性格的优劣会影响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和寿命。《黄帝内经》说,“百病皆生于气。”中医讲究七情致病,《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就是对这一看法的经典阐述。

    古今中外的寿星多是好性情。百岁老人中97%的老人性情温和。《圣经》有一句名言,“心悦胜百药”。佛教也有一句名言,“禅悦为食”,就是说,宁静愉悦的神情最能滋养心身。

    在这方面,国人的研究更为透彻。

    中医讲究养生,而养生就是养性,外养不如内养。也就是说:食补药补都不如内在修炼。

    孔子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小入同而不和。就是说,我们每个人虽然个性不同,但可以互相包容,和平相处。

    认识到个性中易怒的缺陷时,我们该怎么做?

    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倡:“致虚极,守静笃”。"致虚极”指的是做人要虚怀若谷,谦虚谨慎;“守静笃”指的是做人要宁静安详,不骄不躁。

    活到102岁高龄的孙思邈在(干金要方>关于养生的论述中说:口无妄言,心无妄念,目无妄视,耳无妄闻。口无妄言指的是:不说不合情理的话;心无妄念指的是:没有不切实际的杂念;目无妄钡指的是:对令人不快的事情视而不见;耳无妄闻指的是:对令人不快的事情听而不闻。特别是那些处在风口浪尖的名人、成功人士,如果能够在世俗纷扰中做到这几点,矛盾自然就会少得多。

    以上种种文化精髓,足以给陷入争吵、怒火中的你我指点一条明路。(肖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