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实用医技杂志》 > 2006年第11期
编号:11146222
端粒酶与乳腺癌的关系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实用医技杂志》 2006年第11期
端粒酶,,],端粒酶;乳腺癌;研究进展,[关键词],1端粒及端粒酶,2端粒酶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3端粒酶与乳腺癌的治疗,4结语,参考文献:
     [关键词] 端粒酶;乳腺癌;研究进展

    近年来,端粒(telomere)与端粒酶(telomerase)的研究正逐步成为医学界关注的热点。大量的研究证明,人体除了有快速增殖能力的淋巴造血系统细胞、皮肤基底层细胞、增生期子宫内膜细胞等细胞外,其余绝大多数体细胞都不表达端粒酶活性,良性肿瘤细胞也不表达端粒酶活性,而90%以上的人类恶性肿瘤细胞表达端粒酶活性[1]。端粒酶基因激活以后,肿瘤细胞中端粒的长度才能相对稳定,使细胞获得永生化的能力。因此,通过对端粒与端粒酶的深入研究,可揭开揭示肿瘤的发生、发展机制,并获得一些重要的治疗靶点。现将近几年来端粒及端粒酶在乳腺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1 端粒及端粒酶

    1.1 端粒

    早在20世纪30年代,两名遗传学家Muller和McClintock分别在不同的试验室用不同的生物发现染色体末端结构对保持染色体的稳定十分重要。Muller将这一结构命名为端粒(telomere),而McClintock则提出没有这个末端结构,染色体将相互粘着而发生结构和功能异常。直到20世纪70年代人们才在四膜虫中证实了端粒的存在[2]。近年研究表明,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由重复DNA序列及相关蛋白质组成。端粒DNA是由5′TTAGGG3′序列片段重复构成,重复次数高达2 000次左右。端粒相关蛋白最初是Chong于1995年发现的,命名为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1(TRF1),近几年,相继发现了TRF2、TANK1、TANK2、TIN2、Pinx1、POT1等十余种端粒结合蛋白。它们对维持端粒的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人端粒的重要功能是保持染色体的完整性,防止染色体DNA降解、末端融合、缺失和非常规重组。端粒长度随着有丝分裂的进行而逐渐缩短,当端粒缩短到一定程度,不能维护染色体的稳定时,则导致细胞凋亡及衰老。端粒酶的激活可维持端粒RNA的稳定,进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另外还存在一些替代途径可维持端粒的稳定。

    1.2 端粒酶

    端粒酶是一种核糖核蛋白酶,1984年Greider等[3]从四膜虫的细胞提取物中首次发现。人端粒酶于1989年由Morin[4]从人宫颈癌细胞Hela细胞中发现,直到1994年Counter等[5]发现端粒酶活性仅存在于腹水转移卵巢癌中,而在正常卵巢上皮组织中则缺乏,人们才开始真正认识到端粒酶与恶性肿瘤的关系。目前研究证明人端粒酶包括三个主要部分,由端粒酶RNA(hTR)、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和端粒酶相关蛋白1(hTERP1)组成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61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