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母草
http://www.100md.com
《e Natural Health Center》
活血化瘀药
益母草
别名:
产地:
为唇形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益母草的地上部份。中国各地均产。
通常在夏季茎叶茂盛,花未开或初开时采割,切段、晒乾。生用或熬膏用。
性味、归经:
苦、辛,微寒。归肝、心、膀胱经。
功效:
活血调经,利水消肿。
临床应用:
1. 用於血滞经闭、痛经、经行不畅、产後瘀滞腹痛、恶露不尽等。
益母草苦泄辛散,主入血份,善於活血祛瘀调经,为妇科经产要药,故有益母之名。
可单用熬膏,如益母草流浸膏,益母草膏。
亦常配当归、川芎、赤芍等,以加强活血调经之功,如《集验良方》益母丸。
近代以益母草配马齿苋治妇科产後出血有较好疗效。
2. 用於水肿、小便不利。
益母草有利尿消肿之功。又因其具有活血化瘀作用,对水瘀互阻的水肿尤为适宜。
可单用,亦与白茅根、泽兰等同用。近代用治肾炎有效。
3. 用於跌打损伤、疮痈肿毒、皮肤痒疹等。
益母草有清热解毒消肿之功,近代报道用治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等有效。
用量、用法:
10-15 克。大剂量 30 克。
煎服,或熬膏,入丸剂。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外洗。
使用注意:
孕妇忌服,血虚无瘀者慎用。
叁考资料:
《本经》: "茎主瘾疹痒,可作浴汤。"
《本草拾遗》: "主浮肿下水,兼恶毒肿。"
《本草纲目》: "活血、破血、调经、解毒。治胎漏难产,胎衣不下,血晕、血风、血痛、崩中漏下,尿血、泻血,疳、痢、痔疮、打扑内损瘀血,大便小便不通。"
毒副作用:
现代研究:
益母草含益母草碱、水苏碱、益母草定等多种生物碱及苯甲酸、多量氯化钾、月桂酸、维生素及兰香等黄酮类物质等。
水浸液对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