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症状 > F > 腹痛
编号:11194827
释疑药物性腹痛
http://www.100md.com 2006年9月11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105期(总第2360期 2006.09.11)
     药物性腹痛是药物不良反应的常见表现之一,占到所有药物不良反应的10%~20%。大多数情况下,药物性腹痛并不会造成严重后果,但在伪膜性肠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条件下,往往可使病情加重或恶化,需要高度警惕。

    广义而言,凡是能够对胃肠道构成刺激、扰乱胃肠道功能或引起炎症、腹腔脏器损害的药物,都可导致药物性腹痛的发生、发展。能够引起腹痛及其相关症状的药物种类很多,尤以口服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或毒性作用为普遍,并且是引起药物性腹痛的最大宗药物群。口服药物的性质和作用不同,引起腹痛及发生机制亦有所不同,大致有以下几类情况:

    ●肠蠕动增强包括抗胆碱酯酶药如新斯的明、毒扁豆碱、酶抑宁,抗高血压药如酚妥拉明、妥拉唑啉,以及垂体后叶素、吗啡和红霉素等药物,均可在不同程度上促使胃肠道蠕动功能增强而诱发平滑肌痉挛,由此患者会出现急性腹痛、便急等症状,其中吗啡还可能诱发胆绞痛的发生、发展。

    ●肠蠕动减弱主要包括抗高血压药如美加明、六羟季胺,抗胆碱药如阿托品、颠茄,抗抑郁药如多虑平以及苯海拉明和氯丙嗪等,如果长期或过量服用这些药物,就有可能引起肠道平滑肌松弛,肠蠕动减慢,由此引起不全梗阻改变,患者呈现腹胀、腹痛、便秘症状。
, 百拇医药
    ●胃肠道损伤、出血长期或过量服用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止痛片、消炎痛、保太松,以及氯化钾等刺激性药物,可致胃肠道黏膜损伤,造成黏膜糜烂、出血,黏膜下小血管损伤,由此引起患者腹痛及上腹部不适,重者引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出现呕血、便血症状。因此,使用这些药物时其剂量务必宜小,时间也不宜过长,并在饭后服药,必要时配合抗酸药或黏膜保护剂,以避免胃肠道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胃肠缺血有些药物如卖角胺、二角新碱等,若大剂量使用可致全身血管收缩,如果累及肠系膜血管,则可引起肠壁血管痉挛而致肠管缺血、缺氧,甚至造成肠壁缺血性坏死,从而引起患者腹痛、腹胀,甚至引起休克或死亡的发生。所以,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必须严格掌握剂量,适当延长间隔时间。

    ●腹膜炎据有关临床资料报道,16例长期服用心得安的患者,每日用量0.2~0.4g,出现了腹痛、呕吐、消化不良和肠梗阻等症状,经查证是患了腹膜炎,原因不明,最终考虑是与长期大剂量使用心得安有关。
, 百拇医药
    ●急性胰腺炎长期过量服用氢氯噻嗪、速尿、甲基多巴和强的松等药物,可具有诱发急性胰腺炎的危险。一旦发生急性胰腺炎,患者表现为剧烈腹痛,并伴有恶心、呕吐症状,体检上腹部显著压痛但无肌紧张,为其特点之一,严重者可引起休克的发生,需要急救处理。

    ●中毒性肝炎能够造成肝损害的药物并不少见,如四环素、氯林可霉素、异烟肼、利福平和消炎痛、保太松等。长期或大剂量服用这些药物有可能引起肝损害或引发中毒性肝炎,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不适,伴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胀等症状;体检可见肝区压痛和肝脏肿大;B超检查能够帮助确诊。由此可见,在长期或大剂量服用上述药物时,必须加强肝功能的监测,以便早防范、早处理,防止引起严重肝损害。

    副主任医师 韩咏霞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三终端周刊第37期,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