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280044
帮助病人 功在千秋——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佐钦琉璃光慈善医院见闻
http://www.100md.com 2006年9月11日 《中国医药报》 2006.09.11
帮助病人 功在千秋——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佐钦琉璃光慈善医院见闻

     德格佐钦琉璃光慈善医院坐落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佐钦乡,是由佐钦熙日森五明佛学院副院长、佐钦寺葛嘎活佛筹资创建的。

    该院是德格县第一所藏医、西医相结合的医院,虽然到目前为止投资总额只有200余万元,设备也相当简陋,但该院已经是当地条件“最好”、规模“最大”的一家医院。这家医院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藏医科、手术室、注射室、B超室、心电图检查室等。住院部现有床位20个,救护车一辆。该院现有五名医生(其中包括藏医主任医师一名、西医副主任医师一名)和三名护士。

    佐钦琉璃光慈善医院对孤寡老人、孤儿、经济特困户和僧人实行医药费全免或半免;对普通病人,收取医药成本加15%左右的费用。

    佐钦琉璃光慈善医院虽然条件简陋,但对于改善当地缺医少药的状况,却正在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日前,记者采访了该院院长葛嘎活佛和两位医生,听他们讲述了医院开办一年来的酸甜苦辣。
, 百拇医药
    ■葛嘎活佛:为建医院四处“挖”人

    38岁的葛嘎活佛自己就是一位藏医,曾经在拉萨学过藏医,后来先后在康定州藏医院、甘孜州藏医院工作。2002年,葛嘎活佛决定筹资在佐钦乡建立一所慈善医院。经过三年的努力,2005年8月11日,德格佐钦琉璃光慈善医院正式开业。

    佐钦乡有9个村,居民近4000人,以前只有一个卫生员,医疗条件很差。而且,这里地处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自然环境恶劣,空气稀薄,气候寒冷,冬天气温在零下二三十度,人非常容易生病。葛嘎活佛介绍说,藏区的医疗条件很差,其中牧区的医疗条件最差,农区还相对好一些。以前,牧民们患了重感冒几乎无人去县城医治,仅靠吃去痛片暂时缓解病痛,一些重病患者,只能骑马或租汽车到200多公里以外的甘孜去看,但是,一些患者由于经受不住长途颠簸,死在了路上……

    最令葛嘎活佛痛心的一件事是:在琉璃光慈善医院开业前不久,一位牧民的妻子在牧场的帐篷里分娩。孩子生下来时就已经死了,但胎盘还滞留在产妇腹中。在无医无药的情况下,这位牧民的弟弟骑上摩托车到200公里以外的甘孜医院去买药,然后心急如焚地往回赶,由于车速太快,与对面驶来的一辆拖拉机迎头相撞,弟弟当场死亡。而家里的产妇因为没有及时用上药,也在那天晚上痛苦地死去。
, 百拇医药
    葛嘎活佛说,这样的悲剧在偏远的藏牧区并不罕见,仅佐钦乡,每年因阑尾炎而死亡的就有10多人,其他像肺炎、感冒及一些割伤、车祸、摔伤等,因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不少患者因此丧失了宝贵的生命,其中不乏年轻力壮者和妇女、儿童。而这也正是触发葛嘎活佛筹建琉璃光慈善医院的原因,葛嘎活佛说:“帮助病人的功德与供养菩萨是一样的。”

    琉璃光慈善医院自开业以来,平均每天有近百名患者前来就诊,由于当地牧民居住分散,路途远近不一,所以患者到达医院的时间也不一样,经常有患者半夜才到,为了方便这样的患者,医院24小时应诊。琉璃光慈善医院开业一年多以来,除了大年初一那天放了一天假,其余时间医生们都在工作。“我们的医生现在都很瘦。”葛嘎活佛说,“因为大家太辛苦了。”

    医院里的医生大都是葛嘎活佛从其他地方“挖”来的:一位老藏医,曾经是青海玉树州人民医院的院长;一位西医副主任医师,原本有自己的诊所,也被“挖”了过来。葛嘎活佛说,医院条件有限,无法开出高薪,这两位医生都是请来“帮忙”的,可这个“忙”一帮就是一年,从目前情况看,他们暂时还都走不了。葛嘎活佛告诉记者,曾经有一位志愿者表示愿意来长期帮忙,条件是可以学习佛法,工资随便开一点就行。葛嘎活佛问:“随便开一点是多少?”那位志愿者答:“一个月7000块就够了。”这个价码让葛嘎活佛目瞪口呆,因为医院是慈善性质的,根本无法赢利,完全靠各界的捐款支撑着,哪开得出那么高的工资。
, 百拇医药
    谈到后备人才的培养,葛嘎活佛也有些挠头,他说,他资助了一些孤儿上学,希望他们毕业后能回到医院来工作。但是这些孩子现在还小,还得等很多年,而且他们中并非所有的人都会去学医。目前能定下来的只有一个孩子,那个孩子刚刚上高中,他将来想报考成都的一所医学院校。也就是说,最快也要七年后才能回来,而且,到时候是不是真的能回来也不好说。

    葛嘎活佛说,他很想建一个培训中心,培训各个寺庙的喇嘛,因为在藏地,人们普遍信佛,如果寺庙里有医生,人们非常愿意选择去寺庙里看病。如果每个寺庙里都能有医生,那人们看病就方便了。

    除了人才的问题,医院的设备问题也很令人头疼。目前医院里只有心电图机和B超机,其他设备几乎没有,外科手术、妇科手术等都无法开展。而仅有的心电图和B超,也几乎只能在早晨7点以前做,因为当地电压不稳,早晨的电压相对比较足,其他时间不敢保证机器随时都能正常工作,更要命的是这里还常常停电。因此,医院现在只能看藏医、妇产科、内科、儿科,复杂一些的病就没法看了,甚至连血常规都查不了。
, 百拇医药
    水也是个大问题。医院目前打的井不够深,一到冬天就无法使用,如果想把井打深些,就需要挖掘机等大型机械,这在当地不是一件容易办到的事。在无法使用井水的冬季,只能到河里去打水,但河水根本无法达到医疗用水的要求,而要建立一套符合医疗条件的净水系统,需要15万元,这笔钱到哪里去筹,也是个大问题。另外,医院冬天的取暖问题、药品短缺问题、对外通讯联络问题,等等,都困扰着葛嘎活佛和医生们。

    ■尕玛土登活佛:年近八旬上山采药

    琉璃光慈善医院的藏医副主任医师尕玛土登也是一位活佛,他已经77岁了,但看上去却只有50多岁。他曾经是青海省玉树州藏医院的创始人之一,并曾担任院长。从1958年开始,尕玛土登就骑着马跑遍了整个藏区,为牧民们送医送药。

    看到记者来采访,尕玛土登活佛很高兴,拿出工作证、退休证、医师证、退休关系证明等一堆证件给记者看,还告诉记者,称呼他“爷爷”就可以,医院里的人都叫他“爷爷”。
, http://www.100md.com
    尕玛土登活佛告诉记者,他家是祖传七代的藏医世家,他十三四岁的时候开始学医,后来又在拉萨藏医学校学习了6年。后来,他提出创办玉树州藏医院,并在那所医院当了14年院长。

    在藏区,人们最常患的病是风湿性关节炎,80%的人都会得这种病。另外就是妇科病,因为卫生条件差,70%~80%的妇女都有妇科病。

    此外,胃病在藏区也很普遍,60%的人会得胃病。原因有三个:首先,这里气候太冷,胃里没有热气,很多人又喜欢吃冷的东西;其次,牧民们不像城里人一样定时定点一日三餐,他们没有那么强的时间观念,他们把牛羊赶到山上吃草,空闲的时候自己就吃干粮;第三,生活条件差,既没有意识也没有条件太注意饮食卫生。尕玛土登活佛说,他治疗胃病最拿手。

    尕玛土登活佛从1958年开始就在藏区出诊,有些地方的牧民生活特别苦,吃的穿的都非常简陋,有时候给人看完了病,他不仅不要钱,连牧民递上来的一碗饭都不忍心吃,因为牧民们真的太穷了,看着贫病交加的牧民,尕玛土登活佛不知多少次难过得流下眼泪。尕玛土登活佛说,琉璃光医院给当地居民提供了基本的医疗保障,这里的居民幸福多了。现在,尕玛土登活佛每天看的病人少则二三十人,多时五六十人。
, http://www.100md.com
    藏药不同于中草药,没有“汤药”,都是经过加工炮制的成药,目前琉璃光慈善医院使用的藏药都是从外面购进的。尕玛土登活佛说,他们正在设想建一个药厂,自己加工炮制藏药。为此,77岁高龄的尕玛土登活佛亲自带领医生们上山采药,他说:“我不去,他们不认识药,不知道该采什么。”山脚下的药采完了,就要到山顶上去采,一趟下来得六七天。上山采药是件非常艰苦的事情,他们有的时候在山上三天没有东西吃。尕玛土登活佛说,加工藏药需要300多种草药,现在他们已经采了100多种。

    尕玛土登活佛说,藏药的原料分植物、动物、矿物等几类,藏医学里所说的400多种病,都可以用植物类药物治疗,所以他们不会杀生获取动物性原料。

    此外,尕玛土登活佛现在正在和葛嘎活佛一起写一本关于藏药的书。尕玛土登活佛说:“这本书写出来,将会是历史性的。”

    ■多珍医生:“帮忙”帮成顶梁柱
, 百拇医药
    多珍原来是甘孜州理塘县人民医院的医生,1997年退休,1998年自己开了个诊所。去年,由于身体不太好,而病人又很多,看得很累,于是就停了业,打算休息一段时间。正在这时,葛嘎活佛的弟弟找到了她,跟她说起琉璃光医院,希望她能过来帮忙,多珍爽快地答应了。结果,这个“忙”一帮就是一年多,现在,她已经是琉璃光医院的顶梁柱,走不了了。

    在医院,多珍负责内科、妇科、接生、开药、外科清创、打点滴,差不多所有的活儿都要干。现在有了几个年轻人,她不用再亲自给患者打点滴、清创了。

    多珍告诉记者,在藏区,生孩子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因为牧民们不愿意到医院分娩,一是牧民们收入有限,虽然在琉璃光医院生孩子连抢救费用都算上也不到400块钱,但牧民们仍然觉得贵;二是由于传统习惯,大多数人都觉得,如果没什么事就不用去医院。一年多以来,医院共接生了24个小孩,其中多一半是难产,包括胎位不正、早产儿、高龄初产、宫内窒息、臀位分娩,等等。
, 百拇医药
    在琉璃光医院开业的第二天,一位牧区的妇女难产,已经七天七夜,因流血过多,产妇已经昏迷。医院派救护车前往,经紧急抢救,产妇终于生下一名男婴。婴儿出生后没有呼吸,抢救了十五分钟后仍未见效。孩子的父亲觉得没有希望了,便到寺庙里请喇嘛念经超度,料理儿子的“后事”去了。而多珍医生并没有放弃,她和其他医生们采用了多种抢救方法,最后,孩子哇地一声大哭,终于得救了。

    多珍说,藏民们特别善良,特别淳朴,他们来看病,进来就说自己哪儿不舒服,然后拿了药就走,从不多问,因为他们特别信任医生。

    多珍还告诉记者,来这里看病的患者,不仅限于佐钦乡,附近乡的人也会来这里看病,甚至还有一些人是从青海、甘肃等地慕名而来的,因为他们觉得这是活佛开的医院,不会骗人,而且效果一定会很好。

    多珍说,如果每个乡都有一个卫生院,并且建设得很好,那样就能彻底解决牧民们的医疗问题。
, 百拇医药
    记者 金亮

    ■记者手记

    空气中似乎没有一粒微尘,天空因而显得无比清澈,远处山顶上终年不化的积雪在阳光映照下发出耀眼的光芒。群山环抱中,一条淙淙的小河穿过草原,不宽的土路沿着小河蜿蜒曲折。记者乘坐的汽车颠簸在这条去琉璃光医院的路上,雪域高原的景色令人陶醉。

    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但更是一个艰苦的地方。从北京出发的时候,记者曾经对当地的艰苦状况进行过一番想像,但是当真的身临其境,记者发现,自己的想像力显然不够“丰富”。

    汽车终于蝗胱羟障纾妨奖呤瞧凭傻哪景宸亢屯僚鞣浚鱿缋铮瓷先?br>最“气派”的建筑就是希望小学和琉璃光医院。医院的院子很大,一座二层小楼矗立在院子里,显得有些空旷。小楼里边,只有药房里的药柜能让人有身在医院的感觉,几间诊室则显得空荡荡的,除了桌椅,别无他物。在大城市的医院里,各种高级的医疗仪器随处可见,而在这里,可以称得上“医疗设备”的,只有心电图机和B超机——这就是当地“条件最好的医院”。
, http://www.100md.com
    这里不仅设备简陋,其他方面的条件也很艰苦。就拿用电来说,当地经常停电,因此,乡里、寺庙、医院等都自配了发电机。即便这样,电力供应仍然无法绝对保证。记者在佐钦采访期间,正好赶上停电,不巧的是,由于下雨打雷,医院的发电机遭到雷击,被损坏了,更不巧的是,乡里的发电机也被雷电击毁。结果,整整三天没有电,手机、数码相机、电脑等全部“报废”,这让急着发稿的记者吃尽了苦头,同时也让记者对“艰苦”二字有了切身的感受。

    当地的水质也是个问题,自来水管里流出来的水有些发黄,烧开之后也是黄的,而且烧开的水里还漂着一些细小的黑色浮渣。即便是这样的水,也不是随时可以“享受”得到,因为当地的水是靠电力供应的,只要一停电,必然会停水,洗衣做饭都只能直接用河里的水。记者采访期间,正好赶上停电导致停水,记者以及一同前往当地开展义诊活动的几名北京医生都只能脏手脏脚地和衣入睡。最后,大家实在支持不住了,用盆到食堂打了一点开水,跑到河边再舀上些河水,总算是洗了洗头发和脸。

    佐钦的生活,对于城里人而言可能是难以忍受的。这里没有客运交通,有点钱的人会买辆摩托车,大多数人出门办事只能步行或骑马。这里虽然可以上网,但是经常掉线和停电,而且网速极慢,传送一张照片需要一个小时。这里的通讯状况也很落后,去年这里还没有手机信号,今年虽然有了“中国移动”的信号,但是说断就断。在记者采访的几天里,手机信号整整断了三天,加之停电,固定电话也打不出去,这让记者体验了一次“与世隔绝”的感觉。

    恐怕正是由于生活条件的艰苦,几天里,记者看到来看病的人大多皮肤粗糙,面容沧桑,而且很多人都弯着腰,可能是常年劳作、背东西的结果。一位看上去大约四十多岁的妇女说自己20岁,着实把人吓了一跳。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琉璃光医院的医生们克服种种困难,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他们用自己平凡而伟大的行动,守护着雪域牧民的健康,同时也播种着希望。

    图为德格佐钦琉璃光慈善医院的多珍医生(右)在给患者看病,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