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 2006年第9期
编号:11175780
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与早期胃癌关系的临床病理研究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2006年第9期
     【摘要】 目的 利用病理形态学诊断标准,随访观察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与早期胃癌的关系。 方法 采集我院10年间2860例胃黏膜活检标本,从中检出66例各类型增生为随访观察对象。 结果 各类型异型增生均可癌变,但以重度异型增生癌变率高。 结论 轻中度异型增生为可逆性病变。重度异型增生为不可逆病变或正在癌变中的黏膜变化。

    【关键词】 上皮异型增生;胃肿瘤;病理学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of gastric epithelial dysplasia and early gastric carcinoma

    WANG Zhong-quan,ZHANG Pin-nan.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Yueqing,Zhejiang 325604,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gastric epithelial dysplasia and early gastric carcinoma. Methods 66 cases of gastric epithelial dysplasia were detected from 2860 biopsy samples of gastric epithelia during the past 10 years. Results Carcinoma changes were found in all types of dysplasia but more carcinoma changes were found in severe dysplasia is irreversible or being carcinoma changes.

    【Key words】 epithelial dysplasia;gastric neoplasms; pathology

    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是重要的癌前病变,但其癌变率问题报道较不一致,特别是与早期胃癌的关系报道尚不多。我院1995年1月~2005年12月间经纤维胃镜活检的2860例胃黏膜标本中检出66例,并具有完整记载资料的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患者进行跟踪临床病理随访观察,以便对异型增生与早期胃癌的关系探讨。

     1 材料与方法

    收集我院1995年1月~2005年12月间经纤维胃镜活检的2860例胃黏膜标本中检出66例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病例,其中轻度异型增生26例,中度异型增生21例,重度异型增生19例,其分级标准均按全国胃癌协作组三级诊断标准[1]划分。标本采集后均立即用10%甲醛液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连续切片,HE染色,部分病例加做了PAS、AB等特殊染色和免疫组化CEA检测。

    跟踪随访的病例中,男44例,女22例;年龄23~69岁,平均50.5岁。本组病例临床表现均有轻重不等的上腹部不适、疼痛、压痛及反酸、嗳气、饱胀等,其中8例有解稀便、黑便史,病程从开始出现症状到第一次胃镜检查1年以内者11例,2年以内者21例,3年以上者34例。

     2 结果

    2.1 纤维胃镜、病理形态观察 本组病例经首次胃黏膜活检病理诊断为轻度异型增生者,其复查间隔为1年,中度异型增生者复查间隔为半年,重度异型增生者复查间隔为3个月,最长随访时间均为3~5年。其胃镜观察、黏膜活检复查及术后病理结果见表1。

    表1 66例异型增生活检复查及术后病理(略)

    2.2 病变类型与部位 各类异型增生以窦部为多,占总随访数的84%;其次为胃角,占8%;再次为胃体,占5%及胃底3%。

    2.3 病变类型与组织形态改变 轻度异型增生胃黏膜表面主要改变以充血水肿为主;镜下可见腺管的结构及形态显得轻度不规则,排列较紊乱,上皮细胞核变成长杆状,稍增大,略深染,大都位于细胞基底部,此种病变往往位于黏膜浅层或局限于黏膜深层;中度异型增生黏膜表面除充血水肿外,其主要改变以黏膜粗糙为主,镜下可见腺管的结构及形态显得进一步不规则,腺管呈分枝状,有时可见灶状排列,并见黏膜深层有囊状扩张的腺管,上皮细胞核呈长杆状,明显增大及浓染,细胞核排列稍有掺杂不齐现象。此种病变常达黏膜中层及中层以下;重度异型增生其黏膜表面除以浅表糜烂和隆起样改变外,重点则以组织改变为主,表现为腺体结构及形态不规则,黏膜腺体常见“背靠背”及偶见“共壁”现象,核浆比例进一步增大,核浓染进一步加深,核呈类圆形或杆状或稍不规则形,排列密集紊乱。其病变几乎达黏膜全层。

    2.4 黏膜病变范围 66例黏膜异型增生中,黏膜病损范围在1.5cm以内者33例,2cm以内者25例,2cm以上者8例。这与文献报道[2]的异型上皮灶一般在2cm以下,多数直径在1cm以内略有差异。

    2.5 胃黏膜活检复查结果 在3年随访观察期内轻度异型增生26例,其中16例异型增生上皮消失,6例保持原状,3例异型程度升级,1例在3年内发生癌变,癌变率占此型异型增生的3.8%;中度异型增生21例,其中有10例异型增生上皮消失或降级,7例保持原状,2例升级,2例先后在2~3年内发生癌变,癌变率占本型异型增生的9.5%;重度异型增生19例,在3年随访期内,7例保持原状,无一例异型上皮消失或降级,12例先后在半年至3年内发生癌变,癌变率占本型异型增生的63%,这与文献报道[4]的重度异型增生癌变率18%~20%有所提高。

    2.6 胃癌术后病理检查结果 在66例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随访观察中共癌变15例,其中高分化12例,中分化2例,低分化腺癌1例。癌变局限于黏膜内者11例,3例限于黏膜下层,1例侵及胃壁浅肌层。在本组胃癌标本中14例未见胃旁淋巴结转移,仅1例发现小弯及幽门下各1枚淋巴结转移。从以上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看,上皮异型增生所发生的癌变,大多为早期胃癌,癌灶多数局限于黏膜内或黏膜下层,淋巴结转移率低。

     3 讨论

    胃黏膜异型增生作为一种重要的胃癌前病变,癌变率与其异型增生的程度有关[3],已引起国内外许多学者的高度重视,并为之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目前利用形态学方法观察胃黏膜异型增生与胃癌的关系的方法简便易行,不受条件限制,甚至在动态观察细胞的形态及组织结构的演变方面优于计算机测量和DNA含量测定。故本文主要是以病理形态学诊断标准来探索各型胃黏膜异型增生与胃癌的关系。本组观察结果表明,轻度异型增生绝大部分经治疗可恢复正常,可视为一种可逆性病变;中度异型增生经治疗,部分可降级或恢复正常,少数静止或升级,可视为相对可逆性病变;重度异型增生虽经积极治疗,但大部分在半年至3年内发生癌变,可视为不可逆病变,实属重要的癌前病变或正在癌变中的黏膜变化。故认为,一旦确认为重度异型增生时,在积极非手术治疗的同时,应及早争取手术,以免延误最佳手术治疗时机。

     【参考文献】

    1 全国胃癌防治研究协作组病理组.胃及十二指肠黏膜活检病理.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1,68.

    2 赵冬海,汪鸿志.纤维胃镜检查术.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91.

    3 胡家露.胃黏膜异型增生多项生物标志定量观察及癌变率模糊判别研究.中华消化杂志,1996,16(1):16.

    4 雷道年,李吉友.胃黏膜病变的病理学研究进展.中华病理学杂志,1991,20(2):81.

    (编辑:海 涛)

    作者单位: 325604浙江乐清,乐清市第三人民医院2 浙江温州,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百拇医药(王忠泉,张品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