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内科 > 脑血管病 > 脑动脉硬化症
编号:11181907
运用补气活血法治疗脑动脉硬化麻木
http://www.100md.com 2006年9月25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610期
     王清任根据气为血帅的理论,活血往往与理气相联,理气又常与祛瘀结合,特别是在祛瘀方中重用黄芪,是王氏所独创。补气与活血同用,这是他标本同治的特点之一。王氏认为血之所以瘀,归咎于气之虚。因而他的补益元气,旨在达到活血化瘀的目的。如他对半身不遂和痿证的论述,就是一个有力的例证。邢老应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患者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多获良效。在补阳还五汤的基础上邢老创立了治疗麻木症的经验方止麻消痰活血汤。

    麻木症是现代医学动脉硬化症的一个主要症状,是祖国医学“中风”病的前驱临床表现。必须加以预防及治疗,防病于未然。故临床之时,对于年龄在四旬以上而经常出现头痛、眩晕、肢麻等症,多属中风先兆,故宜注意。邢老根据麻木症的临床表现和古人的经验,采取了补气、祛痰活血化瘀、息风通络之法,创立止麻消痰活血汤。

    方药:黄芪15g,当归15g,川芎10g,赤芍15g,丹参15g,陈皮8g,半夏8g,胆南星6g,鸡血藤30g,桃仁12g,红花15g,全虫6g,乌蛇6g,地龙10g。
, 百拇医药
    方中黄芪补气扶正,在临床用以治疗麻木,有加强血循环动力的作用。当归、川芎、赤芍、丹参、桃仁、红花活血化瘀。以上药物类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之意,但又不尽相同。“补阳还五汤”中黄芪用120g,其他活血药仅用3~6g。而止麻消痰活血汤黄芪用15g,其他活血药与黄芪相等,甚可过之。何况又有祛痰之品,很显然“补阳还五汤”是治疗中风之后,以补气为主、补中寓消之剂。止麻消痰活血汤治中风之前,以祛邪为主,是消中寓补之方。所以止麻消痰活血汤与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既相同又不同。方中有陈皮、半夏、胆南星祛痰之品,更说明是治虚中之实证,合用裨益。方书皆载鸡血藤是治麻木要药,全虫、乌蛇、地龙通经活络,互配可相得益彰,此方确立后用于临床,对早期动脉硬化性麻木症是有疗效的,轻症者十多剂即可奏效。

    加减:上肢麻木加桑枝30g;下肢加川牛膝15g;指(趾)尖加桂枝10g;头面加白僵蚕10g;口舌加菖蒲10g;腰背加桑寄生15~30g;肩胛加葛根15~30g;胸胁加香附10g;痰热加知母10g;痰湿加白术15~30g;便干加川军6g;中满加莱菔子15~30g;眩晕加决明子15~30g或泽泻12~30g;头痛加独活15~30g;气虚加党参12~30g;心悸加桂圆肉15~30g;失眠加炒枣仁15~30g;臂痛加防己12g;血压高加夏枯草15~30g,元参15~30g,黄芩12~24g;钩藤15~30g;血脂高加草决明15~30g,泽泻15~30g,山楂15~30g,虎杖12g;血糖高加地骨皮30~120g,天花粉15~30g。

    病案举例:马某,男,45岁。患左侧上下肢麻木半年,曾在睡醒后自觉左腿麻木、酸软,经针灸治疗无效。一周后又波及左上肢,舌尖亦有麻木感。检查:精神较好,语言清楚,舌质淡红苔白厚,脉沉细,头项转动不灵,肩酸痛,血压130/80mmHg,脑血流图提示大脑中动脉中期硬化,眼底提示动脉硬化,掌颌试验阳性。诊为脑动脉硬化性麻木症。治以补气活血、祛瘀通络之剂。处方:

    黄芪15g,当归15g,川芎10g,桃仁12g,红花12g,赤芍15g,丹参15g,鸡血藤30g,胆南星6g,半夏10g,葛根30g,乌蛇6g,全虫6g,地龙10g,水煎服。连进十二剂药,麻木明显好转,服十五剂诸症消失。恢复工作五个月未见复发。,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