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52606
医生应当是什么样的人(一)
http://www.100md.com 2006年9月25日
     打开世界著名的内科学著作《希氏内科学》,首页上赫然写着:“医生是一个博学的人道主义职业”。医生这个职业向来是与高尚、文明、儒雅,甚至带着一点神秘联系在一起的。高尚,一般是指品行,文明是指举止,儒雅是指风度,而神秘是指医生所掌握的人体奥秘与医疗技术。

    但是,现在在人们的眼里,医生,甚至隐含着某种贬义。通过媒体,人们经常看到的是一些医务人员草菅人命,惟利是图的负面报道,加之大多数人的痛苦就诊经历,形成了社会对医务人员群体的反感。客观地说,医务人员群体的整体服务意识与钻研精神确实不如文革前,原因主要是大社会变革转型所带来的从思想深层次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转变,以及医院由国家办转向医院自己办这样一个将医院从国家福利推向市场经济的客观生存环境所致。

    但作为保护人类生命的特殊职业的从业人员,我以为这个职业的神圣使命不应受外界各种暂时的不利甚至是错误因素的左右,因为时代的标签可以不断变换,但人的生命的本质--包括医务人员自己的生命本质是从来不会变的,为了属于每个人仅有一次的生命,我认为,医务人员必须是具备足够为“人”服务的综合素质的“人群”。我以自己从事医学教育、临床、科研工作近30年的切身体会,经常在教学中尽自己所能达到的认识水平,力所能及身体力行地宣传医生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在我接触过的听过我演讲的各层次学生中,几乎没有人不挺直腰背、目光热忱的。我相信,人心向善,年轻人,人心还向上,他们心中的良知火种是不会熄灭的。在今后的医疗工作中,如果他们从善,那么他们心中的良知火种将照亮良心的坦途,随之而来的是,他们的医术一定在捍卫生命的探索中不断提升;如果他们暂时被环境的污泥侵蚀,但他们心灵中那个良知的一角始终不灭的光明之火将照射那些黑暗,他们的内心事实上无时不刻在灵魂的深处接受良知的审判。朋友们不要以为我在说教,请相信,面对生命的生死存亡的时刻,只要良知尚未完全泯灭的人,都不会不在内心掀起良知的风暴。
, 百拇医药
    那么,医生应当是什么样的人呢?

    一、医生应当是有真正热爱生命能力的人

    曾经,现代医学将人视为纯生物体的人,但随着现代医学认识的进展,现代医学的疾病观已经形成社会--心理--疾病的正确模式。在这方面,祖国医学早在2千多年前藉着当时哲学观作为医学理论运行轨道而产生中医学时,就非常重视大自然、生活工作环境、起居饮食、情志等综合因素对疾病产生的作用以及对疾病发展的影响。一个成功的医学教育过程就是热爱与尊重生命的教育过程,我们教育医学生的目标是什么?应当包括以下三点:

    1、培养具有完整医学基础与临床系统专业知识的人,这是专业素质的培养;

    2、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获取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思维方法,成为有能力自我提高的人,这是专业能力的培养;

    3、在前两方面的基础上,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包括文化素养,生活情趣,个人爱好,道德取向,医德意识,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这才是医学教育真正上层次的必由阶梯,也是医学教育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由此培养的医学人才才是有真正热爱生命能力的人。
, 百拇医药
    但现实的医学教育中,我们难以做到尽善尽美,原因很简单,我们的医学管理评价体系与全国的教育体系管理评价体系是相同的,首先,评价从事教育的人可条件化的便是学历、科研、著作、获奖等等,而这一切又都是在官本位的大环境下被规范的。这实际上是世界性的问题,美国的纪实性电影《者仁心》,日本电视剧《白色巨塔》都告诉我们医学界、医学教育的现实。而更具有影响力的是社会在经济的汹涌大潮中荡涤了中国传统的道德社会观与个人观。

    因而,医学界从业人员的现状是不同层次的人展示给被服务对象的是不同的精神境界。他们身上深刻地反映出他们所生长年代对他们综合素质形成的影响,大凡医德与医术齐高的医生多是中偏老年以上,可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医学界德高望重的前辈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他们的言传身教也渐渐消声匿迹。甚至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是一个时代的结束。相对年轻的医务工作者不可避免地与社会的脉搏共同地浮躁与自我、急功近利。在一切都以经济效益为金指标的惶惶然中,我们如何提供给医务工作者们成为有真正热爱生命能力的人的精神与工作环境呢?都说获取第一桶金是残酷的,可能医疗体制改革的第一桶金就在一切都以经济效益为金指标中获取?
, http://www.100md.com
    有一位医学的前辈在我心中是永远的航标灯,是他以自己的行动教会我如何努力做一个有真正热爱生命能力的人,他就是福建省协和医院心内科前主任林豫生医生。

    林主任是一位身材高大,仪表堂堂,神情庄重的老医生,浓密而花白相间的头发仔细地从中间分开,梳理得留下梳齿印,工作服虽旧,但总是整洁而整齐。经常穿布鞋,在病区里一步步缓缓地走动时,没有声响,从你身边经过,会让你感受到他带过的微微和风。他很少出声与人打招呼,但含蓄的目光总在病房间、病人间专注地移动。 他的身影总在病人需要他的时候出现在病人的床头,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无论是正常上班时间,还是节假日;无论是寒冬,还是酷暑。不要以为他是科学怪人,病区的护士看到他,个个都难抑从心中发出的笑容,像对自家爸爸或爷爷般撒撒娇、逗逗乐,林主任也听凭她们摆弄,于是,严肃的病区掀起静静的温馨的欢乐,到护士站办事的病人家属们也被感染得微笑。

    他看门诊,总是带来一个保温杯,里面是夫人给他准备的热奶,以备不能准时下班充饥之用。病室里整整齐齐,闲杂人等一律请出,学生可以跟从学习,但不能帮助写病历,开处方。他对病人从不过问身份贵贱,病人的职业在他眼里只与疾病相关,每次门诊,他从第一个病人到最后一个病人都用同样的耐心倾听病人的叙述,进行体检,工整地书写病历,自己抄写处方,即使从上午7点半上班,中午他有一句名言:“要相信病人的主诉”,他的心脏听诊绝对具有权威性,不是学术身份的权威,而是临床实践的权威。在我临床实习时一个寒冷的冬夜,我和一位同学正在听诊一位大叶性肺炎病人的肺部,从我们身后,一只穿着白大褂的老人的大手悄悄地伸过来,慢慢地将我们解开的病人衣襟轻轻地掩上,只留下刚够伸进听诊器的狭小位置。本能告诉我这老者一定是林主任,我们回过头来,羞愧地望着不知何时站在我们身后的林主任,他对我们轻轻地点头,缓缓地转身向病区深处走去,那一刻的景象永远镌刻在我大脑的深处。我想,这样的医生,就是我们大家心中希冀的有真正热爱生命能力的医生吧?
, 百拇医药
    二、医生应当是有感情又能控制感情的人

    我在就读医科大学内科临床见习时,有一次经历让我终身难忘。那是一个下午,我跟主任医生在病房当班。重病室里一位新婚仅一个月的农家女病人,患的是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住院的第2天心脏出现尿毒性心包炎的心包摩擦音,当时的医疗手段有限,医学上将其称为“死亡丧钟”。病人极度虚弱却无法平卧,气息喘促着,青灰色的脸上一双半睁的眼茫然而求助地四处张望,苍白的手紧紧地抓着全力抱着她的丈夫的衣服。她的丈夫,一位青年农民,一边用自己壮实的身体奋力支撑着妻子完全无力的身体,一边用哀求的眼光紧盯着我们这些身穿白大褂的医生护士。我们这些年轻的医生则将目光转向主任医生,但我们从主任医生半低垂的眼光中读到的是无奈,虽然他仍然镇定地写下各种抢救医嘱,并低声嘱咐护士各项观察事项,护士忙碌着。但这一切无法减轻病人的痛苦,女病人似乎有什么预感,她开始异常吃力但竭尽全力一字一顿地用沙哑的低声在丈夫的耳边交代着什么,我看到他丈夫的脸开始凝重地扭曲,身体颤抖着似乎快支撑不住,泪花在他的眼角闪烁,他痛苦地转过头去,不愿让我们看到他的表情。虽然没有影视剧里镜头的特写与音乐的渲染,但这幅场景对我这样初下临床,且人生阅历还简单,从未真正面对过死亡的医学生产生的心灵震撼可以说是空前的。青春、阳光、奋发、向上,在大学阶段是最彰显的,突然的,正处青春年华的我面对的是一对同处青春年华但却即将生离死别的新婚夫妻,人生的无常第一次叩响了我心中生命的警钟,我望着他们,止不住泪水盈眶,我无法迈步走向他们。这时,擦身而过的主任停下脚步,注视着我,我掩饰地低下头来,主任在我耳边轻声但严肃地说:“如果让病人和家属看到医生流泪,他们会怎么想?”我顿悟,医生,是生命的守护者,是病人和家属的主心骨,我们必须将对生命的感情深埋在心里,在思维与行动上成为局面的控制者,我们应当全力运用我们掌握的医学知识与技术救治病人,给他们带来生的希望。

    每一天,我们在临床上会接待各种病状与各种境遇相交织的病人和他们的家属。疾病,常常成为病人人生道路的分水岭,或成为亲情关系的试金石,我们只能将对病人、对与病人有关的事件的同情心转化成理智的医疗措施,加之以能启发病人及其家属心智的心理指导,这才是医生们饱含感情又能控制感情应取的行动。,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