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87740
看着你长大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0月2日 05年 智慧公社第四期2005.11 25周年特辑
     你说:总有一些故事珍藏在心

    1980年,报纸刚一“开张”我就当上了特约通讯员,六年后转为特约记者。当时的通讯员证,还很简陋,一开始是一张背面为红色的纸,在白色的正面上写着名字、职务等等,后来发展到玫瑰色的卡片,再到现在就是一本实实在在的红色小本子了。

    一晃25年过来了,报纸做过不少有分量的报道,有深度,有前瞻性。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大病上医院,小病上药店”这个现在家喻户晓的说法,溯本追源还是咱们《医药经济报》首先提出来的——1994年,我在《医药经济报》的头版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城镇消费新模式:大病上医院,小病上药店”的文章。我根据自己的调研结果指出,在公费医疗制度的改革的影响下,社会上将会形成“大病上医院,小病上药店”的消费模式。在制药企业只看重医院而对零售终端不感兴趣的当时来说,这样的提法是有超前意义的,后来的事实也充分证明了我们是正确,而“大病上医院,小病上药店”这种观念现在亦已深入民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咱们报纸长大了,长高了,长靓了。但可贵的是没有贵族化,依然立足高处,放眼基层,切合实际,贴近读者,坚守责任和良知,默默向社会大众传播信息,奉献知识,提供智慧,重视消费者的权益,倾注对基层企业的关爱和呵护。同时,坚持在思想深度、报道力度、用稿广度和取材精度上不断有所追求,有所建树,每一年都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当然,并不是说咱们的报纸就完美无暇了。对这个平均年龄不足26岁的团队来说,年轻既意味着朝气蓬勃,也意味着在“专家办报”的道路上还要下更多的功夫,每个记者编辑,都要努力“沉”下去,多些积累,多些实践,扎扎实实地把自己训练为行业的行家里手,写出更有深度、更具厚重感的文章。

    回首那风风雨雨征途中,留下了深深浅浅的脚印,《医药经济报》全体同仁无时无刻不在摸爬滚打、执着前行。过去的日子是你们含辛茹苦、勤劳耕作的日子,也是不断丰收、硕果累累的日子。不是么?攀登事业顶峰的天梯,就是由无数个“日”子连接而成的,你们的表现证明了每个日子都没有白过,既无愧于自己,也无愧于读者,更无愧于时代。创新与奋斗永无止境,读者寄望予你们:向高境界进军,迎接更明媚的春天!

    医药经济报2005年 智慧公社第四期2005.11 医药经济报25周年特辑, 百拇医药(文=重庆 刘道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