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87738
吾师 吾友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0月2日 05年 智慧公社第四期2005.11 25周年特辑
     【两地书】我说:总有一种力量促我前行

    巴金说过:“编辑是作家与读者之间的桥梁。作家无法把作品直接送到读者的手里,要靠编辑的介绍与推荐”,“作家和编辑应当成为诚意合作、互相了解的好朋友”。

    如果你不是做编辑这个行当,你绝对不会对巴老的这段话深有同感,但当你踏入了这个门槛你就会感觉到,发现、培养新作者是你的首要任务,当你拥有一批作者朋友的时候,你就不会有缺稿的恐慌。

    在《医药经济报》工作的25年里,我感到最为满足的是认识了一帮亦师亦友的作者朋友,他们不仅仅和我们见证了《医药经济报》25年的发展,同时也给了我们无私的帮助和指导。每年的通讯员会或记者会,这帮朋友共聚一堂,他们的发言,就像给我们上了一堂堂精彩的专业课。原国家医药管理局的情报所所长余传隆亲切和蔼,有问必答;原新华药厂的总工梁卯生除了对医药工业的情况了如指掌之外,更是文采了得;无锡医药研究所的徐铮奎老师不善言辞但思维清晰,尤其对国外的医药信息非常熟悉;上海医药站的陈锦炎老师对工作负责,一丝不苟;原北京医药站的沈世英谦虚、认真;原唐山药监局的杨连民(现于丽珠集团工作)勤奋好学;还有医疗器械研究所的康志仁、袁启明等等,正是这批八九十年代活跃在当时被称为“情报界”的医药信息领域的行家,给了报社鼎力的支持。再后来还有干荣富、蔡德山、黄东临、吴惠芳、朱军......

    与干荣富老师认识多年,但我们一直都没有见过面,只是用电话和邮件联系。直到去年的全国医药经济信息发布会期间,我专程赶到珠海的会场与他见了一面。干老师完成《医药经济报》的约稿可以说是“排除万难”,遇上《医药经济报》要搞特刊,他总能在百忙中“江湖救急”。蔡德山老师可以说是“市场”版的中坚作者,“大终端透视”、“降价品种解密”等等的专题,他都花了很多的心思去完成,而且是从不食言。吴惠芳老师是《医药经济报》忠实的朋友,行业内有什么最新的消息,她都会及时地和我们沟通,采访她的时候她更是积极配合。这些老师们的工作态度常常会令我异常地感动。

    《医药经济报》能在报业界强手林立、新报刊大量涌现的形势下走过了25年,从一张月刊的行业小报发展到了如今周三刊大报、拥有四个子刊的行业内最具影响力的专业报,与一帮作者朋友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在庆祝《医药经济报》成立25年之际,在此向这些作者朋友献上我的祝福。

    如果问与作者成为好朋友有什么秘诀,那就是处处想到作者,没有私心,不为名,不为利。

    医药经济报2005年 智慧公社第四期2005.11 医药经济报25周年特辑, http://www.100md.com(文=郑智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