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研讨
编号:11251940
医学伦理学的中西比较(1)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0月1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616期
     张明雪 辽宁中医药大学 刘 声 山西中医学院

    1803年英国医生,哲学家托马·帕茨瓦尔(Thomas Percival)出版了《医学伦理学》一书,首次提出医学伦理学的概念。医学伦理学是运用一般伦理学的理论、方法道德原则,解决医疗实践和医学科学发展中人们相互之间、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问题的一门学问。医学伦理学是一个系统的学科,它不但研究医生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而且包括医患之间、医务人员之间、医务人员与社会之间、医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中、西医学伦理学历史发展的比较

    西方医学伦理学的演变经过四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希波克拉底时代医学道德和人们朴素的自然观、道德观相连,这是最早对医疗职业和医生行为提出的规范,其能流传久远,主要是因为基督教的思想与之在某些方面一致,特别是不能堕胎和为患者保密的思想,同时认为医生应不顾自己的危险来抢救病人,要求医生持一种慈善的观念和对穷人负责任的价值观。黑暗的中世纪,以《祷文》为代表的医学道德规范,具有浓厚的神学色彩,医学伦理学以神正论为指导,其表达几乎是宗教教义的具体化。中世纪时期的黑死病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医生们没有好的救治办法,很多医生逃离瘟疫,但许多教士却依然留在城市,为死去的人做祈祷,使那些笃信上帝的人临死前得到精神上的安慰,也使死者的家属感到欣慰。文艺复兴时期,尤其是科学革命给机械科学、物理学和化学带来了巨大成功之后,医学也迈出了更坚定的步伐。人正论取代了神正论,人道主义开始唤起良知,自由、平等与博爱深刻地影响了医患关系,这是人类伦理思想也是医学伦理学发展的重要时期。19世纪后期,外科有了真正的进步。近代的实验医学家头脑中有尊重科学的道德理念,认为医学的最高尚任务莫过于延长人的寿命。由于一系列新的科学诊断和治疗方法的出现,从而为医生关心、同情病人,为治疗疾病、解除病人的痛苦提供了科学的、现实的保障,这都是最基本的医学人道主义的体现。20世纪以来,步入西方医学伦理学近现代到后现代时期,器官移植技术和生育控制技术的产生发展,也带来了道德和法律的困惑,医学有能力移植一个人的健全器官以代替另一个人的病损器官;人们利用生育控制技术和生殖技术,终于掌握了自身生产的主动权,许多过去必死的、有严重缺陷的新生儿,借助于医学力量存活下来。西方医学的进步使全人类受益,这是勿庸置疑的,但是,随着医学发展,随着新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大量应用,越来越多的、前所未有的伦理问题也相伴而生。人们开始审视医学和医学科技在社会道德层次上产生的影响,开始了对病人自主性的重视,这是当今的西方医学伦理学中的重要转变。
, 百拇医药
    我国古代医学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中医伦理学思想,他们优秀的品格,为人类医学事业繁衍昌盛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中医伦理学良好的医德医风是中医伦理学之灵魂,时时指导中医各科医疗实践。中医伦理学的历史发展共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先秦时期的中医道德:《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并且也有很多关于医生品德和学问的论述。《素问·著至教论》曰:“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以教众庶,亦不疑殆。医道论篇,可传后世,可以为宝。”指示医生既要博学多才,更要重视医德。《素问·五脏别论》曰:“凡治病必察其下,适其脉,观其志意与其病也。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指出实事求是的医疗作风和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素问·征四失论》曰:“所以不全者,精神不专,志意不理,内外相失,故时疑殆。”明确阐述了医疗差错的产生与思想水平和工作态度密切相关。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出现。儒家思想开始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中医伦理学。汉唐时期,汉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学开始占居统治地位,成为一直影响我国整个封建社会的思想意识。儒家的伦理思想深刻地影响着传统医学的伦理观,医家大多崇儒,历史上有“儒医”、“医儒合一”之说。重视医德的孙思邈生活在以儒学作为主要伦理思想的社会现实之中,其医学伦理思想深深地打上儒家伦理观的烙印。“仁”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孔孟伦理的基本原则,对中国传统的人道主义形成和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他们强调:“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要求医生在疾病诊疗中,应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之感,以免伤害病人。宋元明清时期,明代医学家陈实功提出的“医要五戒十要”一戒重富嫌贫、二戒行为不检、三戒图财贪利、四戒玩忽职守、五戒轻浮虚伪等,把医务人员的道德修养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李时珍博通医籍,医术精良,求实治学,不辞劳苦,远涉深山旷野,遍访穷乡僻壤,实地考察,反复研究,写成中外名著《本草纲目》;王清任冲破封建礼教束缚,赴义冢,观尸体,纠正我国医书上记载脏器结构及功能的某些错误,著成《医林改错》。体现了他们精益求精,不泥于古,治学严谨的高尚的医德风尚。
, http://www.100md.com
    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缔造者以“救死扶伤和革命的人道主义”具体阐明了新的人道主义精神。加强对医疗卫生的重视,特别要加强医务人员医德医风建设、纠正其错误、改变旧军队医德观念。明确了人民军队卫生工作不单纯是医伤治病手段,而是我军政治工作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军队建设的重要方面,其目的是为无产阶级政治任务服务。这体现了我军建军初期对医疗卫生工作的特殊重视和独特认识,拓宽了医德视野,深化了尊重患者的观念。1941年毛泽东总结了医德建设经验,提出了“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成为医德基本原则的重要内容,使医学伦理有了长足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新的历史条件中,在批判继承革命战争时期传统医学伦理基础上,开始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经济基础的变化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尊严与价值信念的改变,同时使人们的医德观念不断更新。, 百拇医药
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