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262996
限产提价能保护名中药吗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0月16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118期(总第2373期 2006.10.16)
     有报道说,家喻户晓、行销多年的著名中成药苏州产“六神丸”目前已经面临减产的局面,而从一个月前起,该药的零售价格已经上涨了70%之多。生产企业表示,限产提价是不可避免的,按照该药的配方,每年需要用到300公斤的天然麝香。依国家保护野生动物的政策,规定现在每年只能配发30公斤天然麝香,因此减产必然引起价格层面的变动。

    有媒体调查发现,尽管该药是国家批准的为数不多的仍可以使用珍贵的天然麝香作为原料的中成药,但原料问题似乎并没有紧迫到“无米下锅”的境地。因为天然麝香是有代用品的,而且从功效上看,两者差别不大,完全可以替代。既然如此,该药为何还要选择减产?该厂家一位高层道出了实情,“这是我们保护名药的一个办法,该药是厂家的产品主角,‘血统’不纯正,以后再要在市场上立脚就难了。”

    于企业限产提价的逻辑,能够解读出两层意思:一方面,名中药的根本在于选料上乘、功效卓著,所以为了捍卫名中药的信誉,限产提价在所难免;另一方面,该药是厂家的“台柱”,如果原料用了代用品,企业的竞争力便会被削弱。

    应该说,今天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产品是企业的根本竞争力。然而什么是产品的竞争力呢?对于药品而言,的确也遵从着“物以稀为贵”的经济法则,限产提价是可以起到稳固市场作用的,但出发点似乎并不高明,建立在珍稀原料基础上的产品竞争力终究是不稳固的。因此,这种为保护名药限产提价的举动,所见证的实际是一次对产品和企业竞争力的误读。

    应该承认,选料上乘的确是名中药功效的保证,这也正是很多著名中药长盛不衰的秘诀所在。但在科技日益主导的今天,原料方面的差异正在被缩小和弱化。特别是在中药行业,对药材道地与否的考量在未来制药行业竞争中的贡献将越来越小。尤其是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最终诉求的变化,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提取技术和合成技术的高低似乎比药材本身“血统”是否纯正更容易获得市场竞争力。

    从企业来讲,名中药积累起来的品牌效应早期应归因于产品的品质,但是随着时间的演进,这种效应实际上已经逐渐上升为市场对于企业“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诚信理念的认可。事实上,很多老字号中药企业就是这样兴旺起来的。从这个层面上说,企业对于自身品牌的认识似乎还不够深刻,老品牌的魅力之所以得到维持更多地在于其价值观与消费者需求的共鸣,而不仅在于其药材的血统。

    曾有行业人士透露,除却观念因素,企业之所以不愿意选择代用品作为原料,其实是出于提价的考虑,因为占有了珍稀资源便相当于垄断了市场。据此,一种担心油然而生:企业热衷于市场操作是否会忽略对产品能力的塑造。对稀缺资源的掌控、有竞争力的价格优势、对市场操作手法的驾轻就熟,当这些逐渐成为竞争力的时候,产品极有可能已沦为短板。最终有一天,当产品的短板不能再被其他长板所提携,所谓的名气便已只能存于记忆中罢了。很多名中药的市场份额下降、影响力今不如昔便是可以参考的例证。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118期, 百拇医药(赖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