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业版 > 营销.药店
编号:11278590
培训:“量身定做才合适”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0月16日 《中国医药报》 2006.10.16
     近年来,为使员工提高知识和技能水平,从而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药品零售企业在员工的培训方面“不遗余力”——有的投入巨资聘请“外脑”,有的则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然而,运作一段时间后一些企业的“掌门人”发现,有的培训不但没有收到预期效果,还强化了员工的不满情绪,进而频繁跳槽。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了呢?

    “一线员工最欠缺的是药学知识,培训要围绕提升员工的药学知识水平和销售技能来展开,而我们公司却不根据药店的实际需要,盲目聘请‘外脑’来给员工‘洗脑’。培训师讲的都是一些深奥的理论,把我们弄得‘云山雾罩’。”某药品零售企业的执业药师姚小姐认为,“这样的培训对我们来说并无实际意义。”

    据了解,由于缺乏相关的药学方面的知识,一些外来的“和尚”根本念不好“医药经”,其传授的知识多半是一些没有实际内容的“原则”性的东西。不少店员还反映,多数培训师缺乏药品营销的实践经验,或把书本上的理论当作教材,或把别的行业的服务管理体系生搬硬套地“复制”下来,令人啼笑皆非。“前些日子,我们药店请来了一位‘营销专家’,讲的是推销保险那一套。不为我们量身定做,这样的‘衣服咋穿’?”

    一些药店的老板在企业遇到棘手问题时,喜欢请专家来“诊断、培训”。然而,不少所谓“专家”的培训不但未给企业增色,相反却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对此,某药品零售企业的总经理龙先生深有体会。前段时间,龙先生的药店遇到发展“瓶颈”,希望借助培训来解开“死结”。岂知,“专家”提供的培训方案均缘自那些成功的企业。经专家团队几个月的“打理”后,企业经营业绩每况愈下。更要命的是,企业内部人心动荡,一些骨干员工对企业产生了信任危机,并陆续跳槽。龙先生赶紧收手,终止“培训”:“这样的培训耗时费力,只会‘劳民伤财’,最终搞跨企业。”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药品零售行业有其特殊性,药师应成为培训的主角。这在客观上决定了培训的方向和目标——提升药学知识水平和服务技巧。“培训的关键是要找准药店的真正需求,调动起员工的参与热情,达到保持企业高速、稳定发展的目的。”一位业内人士强调,如果把企业命运押在所谓“专家”的培训上,会使企业的发展陷入困境甚至绝境。

    文/钟胜群,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