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 2006年第13期
编号:11254751
星形细胞瘤外科治疗现状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2006年第13期
星形细胞瘤,1手术治疗现状,2放射外科治疗现状,3展望,[参考文献]
     星形细胞瘤是神经系统最常见肿瘤,约占神经上皮肿瘤的75%。2000年WHO依据其细胞生物学特征将其分为Ⅰ~Ⅳ级:Ⅰ级为毛细胞星形细胞瘤(pilocytic astrocytoma,PA),少见的尚有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Ⅱ级为弥漫性星形细胞瘤(diffuse astrocytoma,DA),包括纤维型、原浆型、肥胖细胞型;少见的还有混合性少突星形细胞瘤、多形性黄色瘤星形细胞瘤;Ⅲ级为间变性星形细胞瘤(anaplastic astrocytoma,AA);Ⅳ级为胶质母细胞瘤,或称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GBM);少见的有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肿瘤[1]。由于星形细胞瘤的生长部位、病理级别、生物学行为、影像学特点和治疗策略不同,其治疗效果和预后亦多有不同。总体来看,不同级别星形细胞瘤的治疗效果与20年前相比,病人的生存期多有一定或显著的延长。属WHOⅠ级的星形细胞瘤全切后可以治愈;而其他级别的星形细胞瘤具有侵袭性生长特性,尚难达到终生治愈,特别是间变性星形细胞瘤(AA)和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的疗效和预后尚难令人满意。可喜的是随着对星形细胞瘤分子病理学研究的深入和多学科协作治疗措施的实施,恶性星形细胞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正在不断取得进步。

     1 手术治疗现状

    近年来,应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单元监测肿瘤切除的实况,有利于更彻底地切除肿瘤;对功能区肿瘤运用唤醒麻醉、神经导航病灶定位、脑皮层电图和皮层诱发电位进行脑功能区定位,能比较可靠地确定脑功能区和肿瘤切除范围的关系,可最大限度地切除脑功能区肿瘤和最大限度保护脑功能。在对具体病人实施手术治疗时,应结合肿瘤的位置和大小,利用有效的监测技术和娴熟精细的显微外科技术,有利于保护重要神经功能和尽可能彻底地切除肿瘤,为手术后辅助治疗创造有利条件。目前对恶性星形细胞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的优点已达到比较肯定的一致认识,即使高龄恶性星形细胞瘤病人,只要一般临床情况良好,积极的显微手术可显著改善病人的生存状态;而对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的手术治疗仍存在争议。部分学者一直在思考和讨论低级别星形细胞瘤是否一定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否可对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病人的神经功能改善和生存产生积极影响。新近研究表明,显微手术全切除肿瘤对病人生存有益,而早期次全切除肿瘤并未延长病人的生存;病人年龄和肿瘤大小是影响生存的重要因素。早期手术和放疗对病人生存总体没有积极影响。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相对生长较缓慢,其中大多病人表现的癫痫易于控制,一般状态稳定;而部分病人则易快速进展为恶性星形细胞瘤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502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