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 2006年第5期
编号:11257887
糖尿病肾病中医药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2006年第5期
糖尿病肾病;中医药研究;综述,,糖尿病肾病;中医药研究;综述,1中医药治疗DN机制研究,2DN中医病机研究,3中医药治疗DN的研究现状,4问题与展望,【参考文献】
     【摘要】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属中医学“消渴”、“虚劳”、“水肿”、“关格”等范畴。从近年来中医药治疗DN的状况看来,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尿蛋白、延缓肾功能恶化方面有很大的优势。本文对近10年国内主要期刊杂志中DN相关资料从治疗机制研究、中医病机研究、中医药治疗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中医药研究;综述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属中医学“消渴”、“虚劳”、“水肿”、“关格”等范畴。早期病变为尿中排出微量白蛋白,继之出现临床蛋白尿,最后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病情发展到尿毒症期则会危及生命。通过近年来中医药治疗DN的状况看来,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尿蛋白、延缓肾功能恶化方面,中医药治疗有很大的优势。现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DN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1 中医药治疗DN机制研究

    1.1 减轻DN早期肾小球高滤过、高灌注 黄芪可使糖尿病早期肾皮髓质NO合成酶表达明显降低,部分纠正其肾脏高灌注、高滤过[1]。大黄主要通过加速尿素氮的排泄而不是降低尿素氮的产生从而能显著提高肾小球滤过率[2]。六味地黄丸有明显减少DN早期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的作用[3]。

    1.2 降低血糖、血脂 通过药理研究证明:牛子提取物有显著而持久的降低大鼠血糖的作用[4]。大黄对血浆脂质浓度作用与降低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浓度有关,改善脂类代谢从而防治DN的发生发展[5]。黄芪、太子参能促进细胞能量代谢,使糖尿病患者的环磷腺苷升高,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从而降低血糖,改善机体对抗原的清除率[6]。

    1.3 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黏附和聚集,降低血液粘滞性,改善肾功能 张永华等[7]通过实验观察发现糖尿病有肾脏病变者较糖尿病无肾脏病变者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原浓度、红细胞电泳时间明显增加,为糖尿病肾病有瘀提供实验依据,以桃红四物汤治疗可改善其血液流变学。川芎、丹参、赤芍、当归活血通络,对血液流变学及其他血凝指标监测有明显改善作用,使微循环血流显著加快,毛细血管网开放数目增多,有利于增加肾脏微循环血流灌流及侧支循环的建立,使受损的肾小球基底膜和肾小球硬化得到修复和改善,从而恢复肾功能[8]。三七总甙有明显降低血粘度,降低血脂,改善血液循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及促进血液流动和抗血栓作用,可显著改善机体微循环[9]。川芎嗪在降低蛋白尿的同时能显著降低内皮素1(ET1)水平,具有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激活、聚集,抗血栓形成和抗氧自由基作用[10]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116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