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262873
三个城市的老字号变迁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0月18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119期(总第2374期 2006.10.18)
三个城市的老字号变迁
三个城市的老字号变迁
三个城市的老字号变迁

     药店老字号路向何方专题报道

    上海:膏方节越“熬”越旺

    ■驻沪记者 张莉

    中秋刚过,冬至未至,上海几家药店老字号的当家们早就坐不住了,上东北、去西部选取道地中药材的工作于“十一”之前已经开始,因为一年一度的冬令膏方节将在11月拉开序幕。上海膏方节的火爆不仅仅带旺了上海滩的中药市场,同时也在全国的中药圈里亮起了一盏明灯——传统中药魅力不减。

    连续两年来,不断有全国各地的中药店老总到上海观摩膏方节的盛况,一方面想学习膏方这一传统制剂如何在现代社会营销,另一方面则想看看上海的中药店是怎么适应现代药品零售市场的竞争,越走越俏。膏方节成为上海中药零售业复兴的一个标志,每年11月至次年1月的热闹与繁华,是上海中药店整体发展战略的见证。

    中西平衡稳中求胜
, 百拇医药
    “这就是我们心目中的中药房!”很多人进入上海豫园的童涵春堂都忍不住发出这样的赞叹,药王庙、对联牌匾、亭台楼阁、红木柜台、中药博物馆、韵味十足的中医门诊。现在上海越来越多的药店老字号在自己的旗舰店上做文章,用现代审美眼光再现传统中药店的风貌。南京路上的蔡同德堂正在进行新一轮装修,上海第一医药商店也把一楼店面打造成国药特色,名贵中药材占据了最好的位置。

    “我认为上海中药店的膏方卖得越来越好,与老百姓的经济水平提高密不可分。”上海雷允上药城的总经理张秀芬告诉记者。上海药店老字号的好日子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但是上海中药店四大家族并非是在90年代才起死回生,它们一直在上海老百姓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上海的药房历史沿革中,几家老字号得到了很好的保留,经营范围从传统中药拓展到中西药,均有所建树。因此在中药材消费力相对较低的年代,中药店中西兼营照样红火。90年代末,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应运而生。上海的药店老字号并未因此被击垮,反而由于在往年经营中已开有多家分店,且知名度和美誉度很高,也陆续成立连锁药店。后来平价药店出现了,老字号的西药销售遭遇了一定的冲击,但此时中药材的销售“春天”已悄悄来临了。上海雷允上连锁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军表示,上海的中药店是在西药稳定销售的基础上放手发展中药的,绝非孤立地追求中药复兴。
, http://www.100md.com
    上海的中药店没有遭遇过太大的挫折,因此其人才技术的保留都比较完整,同时每个老字号都拥有从生产到批发以及零售的一条龙经营,比如童涵春、雷允上等都有独家的中药材品牌。由于对中西药经营都有丰富的经验,因此这些老字号可以依据市场需求灵活地设置不同门店的经营定位,在整体上确保赢利,从而加大对中药材的投入,为其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创造条件。

    群聚效应挖掘创新

    上海优秀的品牌中药店很多。“四大家族”落在浦西,全部是连锁经营,且拥有大面积的旗舰店,而浦东则有养和堂。

    90年代初童涵春堂率先开始打造冬令膏方进补的概念,之后几家知名中药店立即响应。一系列新的营销模式陆续登场,其结果就是膏方市场越做越大,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加入到了膏方消费大军中来。

    “膏方是传统中药制剂中的一种,是浩瀚中药文化的一个代表。经过十几年时间,它在上海人心中已经很有地位了,这证明传统中药同样能够与现代生活理念对接。我们还在不断寻找其他品种,希望通过努力,使更多的传统中药品种再放光芒。”上海童涵春堂的总经理顾伟珠在为今年的“夏令进补”做营销推广时介绍。喝凉茶、冬病夏治这些老辈人推崇的中药保健法最近又重新出现在大众面前。
, 百拇医药
    南京路上蔡同德堂的总经理顾克珍有着类似的思路:“如何做到淡季不淡是我们正在考虑的问题。健康保健不只是冬天的事情,而应该长期开展。我们不能等消费者自己上门,而是要引导大众了解这方面的信息,并产生主动的需求。”

    高低兼顾行业自律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上海高档中药材消费量激增,可是中药店经营者一致认定目标群体不能局限于高消费人群,而应普及大众,让各种消费水平的人都能在中药店找到适合自身需要的产品。比如童涵春堂在旅游区走精品路线,在社区,走的就是平价路线。上海雷允上从几年前就坚持在所有的门店设立中药饮片柜台,何军认为,尽管目前中药店经营状况不错,信誉度也比较高,但是绝对没有到达鼎盛时期,这一市场仍处于孕育阶段。

    由于都是几十年的本土老品牌,各家经营者既是竞争者,也是行业中共同成长的伙伴,整体市场在有序竞争中进行。另外一个维护市场发展的就是上海的中药行业协会。
, 百拇医药
    中药行业协会在每年膏方节来临之前会到各家制膏企业中检查,给合格者颁发相关标示,消费者凭标示购买安全健康的膏方。由于现代工艺的出现,膏方的制作器皿与传统有很大的不同,既有完全保持传统的也有半自动和全自动等不同制作方法。上海中药行业协会在去年制定了相关管理办法规范操作。每年膏方节后协会还统计销售量并向会员公布,使各家企业得以在信息透明的情况下科学决策,可持续地发展。在自律与他律的协调下,上海的药店老字号发展得迅猛而不失稳健。

    广州:采芝林重塑金身

    ■本报记者 陈爱军

    国庆前夕,国家商务部官方网站公示了第一批中华老字号认定名单,广州采芝林药业连锁店经理何汉敏如愿看到采芝林榜上有名。将拥有180年历史的采芝林做大是今年广药集团一项重要的战略决策,评上中华老字号为采芝林打响金字招牌开了个好局。

    与去年的4000多家相比,今年广州药店的数量又有了大幅度攀升。据广州市药监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广州的药店数量已达5300多家。何汉敏向记者指出,虽然广州现有5300多家药店,但在36家连锁企业中,还没有哪一家能够成为领导品牌,这是采芝林的发展空间所在。
, 百拇医药
    药店的迅速增加意味着今后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因此不难理解,对于经过努力终于摆脱亏损的采芝林来说,入选中华老字号得到国家有关政策的支持是一次多么重要的发展良机。

    采芝林的成长过程,可谓是众多药店老字号发展的一个缩影。

    180多年前,南海河清堡黎氏同族4人合股,在惠爱大街的清风桥边(原广州中山五路94号)办起了一家前店后作坊的中药铺,以经营中药配剂为主,这家药店就叫采芝林。1956年,采芝林公私合营,改变了前店后作坊的经营方式,中药店与制作业分离,被定为广州地区4间中药配剂重点店之一。1996年1月1日,广州市药材公司以其所属的96家国有零售药店为基础,成立以采芝林为商号的全国首家大型药业连锁企业———广州采芝林药业连锁店。

    作为广州老字号代表之一的采芝林,在近几年的市场竞争中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何汉敏对记者说:“采芝林门店最多的时候曾经达到90多家,后来变成60多家,再后来变成30多家。采芝林的发展一度停滞不前,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历史形成的体制原因,使采芝林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二是由于城市拆迁,失去了一些地理位置优越的店址,销售额受到影响。”
, 百拇医药
    面对海王星辰、大参林、广东金康等一批新兴连锁企业的挑战,采芝林今年开始发力。

    7月26日、8月23日,广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召开了两场采芝林发展战略研讨会,邀请了业内权威学者、医药制造业及零售业精英、政府相关部门领导以及媒体记者等外脑资源从不同视角对如何加速发展采芝林出谋划策。广药集团下属广州药业的总经理施少斌在座谈会上表示,目前扶持老字号正得到从国家到省、市的重视,从这个角度来看,以做大采芝林这个老字号作为切入点,可以形成产销之间的良性互动,将老字号的品牌资源激活和提升。

    据了解,为了把采芝林打造成为以中药材为经营特色的区域医药零售业的领导品牌,广州药业聘请了中山大学教授、CMC中国营销研究中心主任卢泰宏为“广州药业振兴老字号工程”高级顾问,聘请了专业的管理咨询公司对采芝林进行经营规划、发展战略和CI系统规划设计,论证通过后分阶段实施。

    眼下,采芝林着手进行的第一阶段工作就是深入挖掘文化底蕴,打造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参茸专家”形象,并在社会上传播,提升采芝林的品牌价值,具体的表现是首先对旗舰店进行全面的改造,以国药馆的高端形象在商业中心地段彰显其龙头地位,突出贵细药材的经营特色,增强采芝林的社会影响力。
, 百拇医药
    前段时间,记者参观了采芝林3家改造后的旗舰店,发现其中多了一些流行的元素,如药妆、分众传媒等,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大大增加了中药柜台的经营面积,目的是突出“参茸专家”的形象,如展示小鹿标本、巨型灵芝,设立专柜陈列由广州市药材公司中药饮片厂统一加工的自营产品。

    广州市药材公司总经理周路山对记者表示,改造工程所需的费用不菲,如果要改造所有的门店,在资金投入上存在一定的难度。不过他认为,在广东今年建设“中药强省”与广药发力零售终端的战略调整的背景下,采芝林一定会重新焕发青春活力。

    北京:同仁堂成功典范

    ■本报记者 王军

    历史在赋予药店老字号许多优良传统的同时,也扔给了她顽固和保守的一面。优势鲜明、弱点突出的药店老字号在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冲击下,其发展遭遇到瓶颈:是固守传统的管理模式还是与现代管理理念相结合?
, 百拇医药
    就在大多数药店老字号既向往融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又担心抛弃了上百年的文化传承的矛盾而徘徊不定时,同仁堂果敢地选择了“走现代化企业道路”,率先走出了迷惘。同仁堂的道路未必是跨越老字号瓶颈的唯一出路,但是,她的做法却值得所有药店老字号借鉴。总结起来,同仁堂的成功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大步骤——

    坚守质量

    有人曾经说过,把同仁堂330多年的历史放在过滤器里过滤一下,就会发现只剩下两个字:产品。如果把“产品”这两个字再浓缩,剩下的就是“质量”。老百姓信任一个企业的根本就在于其产品的质量,因为质量好,疗效才可能好,是质量塑造出同仁堂这样的不朽品牌。“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是同仁堂诸多穿越数百年历史的店训中最核心的内容,它很好地诠释了同仁堂对产品质量的无悔追求。

    在同仁堂饮片厂,你可以亲眼目睹同仁堂员工是怎样用手工一片片、一粒粒精挑细选药材的。这时,你就会明白,为什么很多人宁愿跑远路,也要到位于大栅栏的同仁堂药店去抓药。为了获得优质药材,同仁堂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自己建设了8个中药材种植基地,用同仁堂集团总经理匡桂申的话说,“要确保每一种药从‘原始基因’上就是好药”。
, 百拇医药
    手工作坊的运作方式在确保药材质量的同时却阻滞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同仁堂启用现代化生产线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既不影响药材质量又能够跟上现代市场竞争所需要的生产速度。同仁堂在北京亦庄拥有的现代化无菌操作中药片剂生产线是一个例证:这条生产线能够生产牛黄解毒片等20多种片剂,沿着封闭的透明的参观走廊前行,你可以看见制粒机、压片机、包衣机等有序运转,穿工作服、戴口罩的工人每人负责操作一台机器。车间进口处则有一个网络监控室,一组电视屏幕组成监控墙,还有数据采集系统收集储存生产线的数据,监控设备运行状态。这种生产车间已经完全摆脱了古老的“前店后厂”的作坊模式。

    连锁经营

    同仁堂在进行现代化企业改造的同时并没有抛弃老字号赖以生存的优秀传统,最有力的明证是其店训悬挂于所有门店的门楹或店堂里,时时刻刻提醒她的员工们对行业、对消费者的责任。

    但是,对产品质量的追求并不足以保证同仁堂在诸多现代化企业的出招下立于不败之地。曾有一位药店老字号的老总非常感慨地对记者说,他所领导的药店只有总店能够出类拔萃地达到数千万元的年销售额,其他分店只能勉强维持盈亏平衡。这就牵涉到一个关键问题:药店老字号的经营模式和影响力如何在其他地方成功复制?
, http://www.100md.com
    同仁堂成功地攻克了这一难题。1997年7月,同仁堂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这标志着同仁堂在向现代化企业转型的进程中迈出重要步伐;2001年7月,由北京市政府授权的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揭牌,这标志着同仁堂实现了规范化的现代公司制的转变。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步骤,同仁堂解决了一个制约老字号企业的难题,从而成为一家完全意义上的现代企业。与此同时,同仁堂在全国的门店发展至500多家,在药店老字号的行列里独占鳌头。

    迈向国际

    拥有337年历史的同仁堂总部大楼隐没在北京崇文门外大街一群时髦的建筑之中,其金字招牌被年轻人喜欢的量贩 KTV 、电影院和购物商城重重包围,但是,这个不易为人发现的金字招牌却在国际市场上发挥了重大影响。

    同仁堂是我国第一个到马德里申请注册的商标,也是第一个在台湾申请注册的商标。如今,同仁堂已在加拿大、泰国、澳大利亚以及马德里协定成员国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受到特别保护。迄今为止,同仁堂已在海外成立了20多家门店,并成立了同仁堂国际有限公司,专门经营对外贸易,同仁堂的老字号品牌在国际市场继续延伸……
, 百拇医药
    在同仁堂落户的海外国家和地区,她几乎都是当地最大的中药店,而且装潢讲究,体现出中华传统中医药文化的浓厚气息,在其间消费,仿佛沉浸在中华文化的熏陶中。同仁堂在步入现代企业行列后,并没有像人们所担心的那样丢弃了传统的文化本色,反而将中医药特色在一个更大的舞台上进行发挥:同仁堂在台北的新店总面积近500平方米,是台湾最大的中药店,店内还设立了专门的历史和文化展区,看起来像是一个中药文化博物馆;在新加坡的分店则展示有中国古代的铜药铲等工具以及旧得发黄的古药书;在马来西亚的分店,凡购物满一定金额就赠送《大宅门》、《大清药王》的VCD,既促进了销售,又介绍了中医药历史。

    作为药店老字号的同仁堂没有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牺牲品,而是有效地与现代管理理念相结合,焕发了老字号的新春。但愿其发展轨迹能够吸引更多的业内人士加以研究,为药店老字号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参考。

    医药经济报2006年 药店周刊第39期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