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研讨
编号:11260932
从深层次研究揭示中医药优势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0月1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620期
     目前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较高的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等,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目前,中医药在防治这些疾病上的优势渐受人们关注,同时对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也展开了多方面的讨论。在第三届全国中医药博士论坛上,这一问题被列为研讨主题之一。就此主题,记者采访了中华中医药学会博士研究分会主任委员、本届博士论坛主席仝小林教授和本届博士论坛副主席、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中西医结合教研室主任韩晶岩教授。

    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的潜力巨大

    仝小林教授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副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多年来,他在中医药防治重大疑难疾病,尤其是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进行了系列深入的研究,取得多项科研成果。他以中医药防治糖尿病为例,开始了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的优势、问题与对策这一话题。

    仝小林教授说,现在葡萄糖耐量减低的患病率及由此进展为2型糖尿病的人数逐年增多,使得糖尿病的一级预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和亟需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我们以无“消渴”症状的肥胖2型糖尿病前期、早期病机认识的盲区为切入点,提出六郁和络滞是该阶段的核心病机,制定了辛开苦降、苦酸制甜和活血通络三大治法,确立糖络并治的治疗模式。通过大量临床和实验研究,从不同层次揭示了中药增强胰岛素敏感性、保护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机制,充分验证了“糖络并治”治疗模式的科学价值和临床价值,并开发出具有明显降糖、调脂、改善血流变及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功效的“开郁清胃颗粒(糖敏灵丸)”和防治微血管并发症的“络通”两种新药,为肥胖2型糖尿病前期、早期的中医药防治提供了一套新思路和积极有效的治疗模式,对预防糖尿病和各种致死致残并发症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百拇医药
    糖尿病的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所以对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控制正成为医务工作者的主要目标和任务,而中医药在此领域的作用和发展具有较大潜力。我们运用中医“治未病”和“络病”理论,抓住糖尿病络脉瘀阻这一关键,在降糖的同时积极治络,运用有效的活血通络药物对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早中期进行干预,起到了较好的微血管保护、防治糖尿病早中期微血管并发症作用,证实了活血通络药物有独立于降糖药物以外的络脉保护作用,证明了糖络并治肥胖2型糖尿病前期、早期理论的科学价值和临床价值。

    仝小林教授指出,一般认为中医治疗糖尿病有两大优势,一是改善症状、体质,辅助降糖;二是治疗糖尿病并发症。但我们在临床和动物实验中发现两个难点:一是按照传统消渴理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应用益气养阴药物降糖效果并不明显;二是糖尿病一旦出现并发症再给活血化瘀通络药物,并发症的改善效果并不明显。我们经过对中医传统消渴理论的反复思考,认为降糖必须另辟蹊径,对并发症的防治必须前移,于是在实践和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病因病机认识理论,确立了新的治疗模式,完善了传统的糖尿病中医辨治体系。
, 百拇医药
    实践说明,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的潜力巨大,我们不但要挖掘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的优势,而且还要在实践中勤于思考,敢于创新,创新思想,创新理论,创新方法,让中医药焕发出灿烂的光芒。

    中医药的多成分可多环节、多靶点调整人体

    现任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中西医结合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天士力微循环研究中心主任和日本庆应大学医学部共同研究员的韩晶岩教授,经常在日本、美国等地讲学、看病。此次作为第三届全国中医药博士论坛的副主席,他向记者介绍了在国外的一些情况和他自己的体会。

    韩晶岩教授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发展,以细菌感染为代表的一元性疾病已经逐步得到控制,而与环境和生活习惯相关的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等逐渐成为威胁民众健康的主要病种。以日本为例,每年用于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癌症的直接医疗费用占日本全年医疗费用的1/5,已经成为威胁民众健康、影响医疗财政和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 百拇医药
    为什么这些病难以控制呢?韩晶岩说,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例,此类病多是血管和微血管的多环节、多靶点病变,如血管内皮损伤、白细胞或血小板与血管内皮黏附、过氧化物产生等。西医用单一化合物在防治细菌感染这样的单一因素疾病方面取得了成功,使得人们习惯了单一化合物作用于一个靶点的治疗模式。单一化合物为基础的药物仅仅可作用于血管障碍的某一个环节,如扩张血管或抑制血栓形成等,而单纯扩张血管对于损伤的血管内皮、黏附在血管壁上的白细胞或血小板、硬化了的血管再软化等环节没有作用。此外,癌症、类风湿、多发性硬化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溃疡性结肠炎等疑难病多与微循环障碍和免疫异常有关,也是多因素、多环节病变的疾病。西医缺少调整多环节和多因素疾病的有效方法,所以防治这些疑难病有难度。从2004年4月1日起,日本文部省规定在大学医学部的药理学中增设《和汉药概论》,要求医学生学习中医药。也就是说,由于仅凭单一成份的药物不足以防治心脑血管病等疑难病,也不足以防治现代环境生活习惯疾病,日本政府正在寻找用中医药等方法防治这些疾病的路子。

    中医将环境和生活习惯等要素列为疾病的原因,在防治时详细分析环境和生活习惯,根据个体差异、病变环节,用天然的、多成份配合的复方进行调整。这样的治疗思想和方法首先在理论上满足了心脑血管病等疑难病的多环节、多靶点调整的需要。其次,中医药有数千年的临床史,每一种治疗方法或方药都经历了数千年的不可计数的临床验证和调整。所以在防治重大疑难疾病上,中医药是可以大有作为的。1991年我到日本庆应大学医学部内科微循环研究室做研究,用微循环动态可视化技术系统观察了中药复方、中药单体对动物活体微循环障碍的改善作用,发现中药可对微循环障碍进行多靶点的调控,中药的多成分是其多靶点改善微循环障碍的物质基础。这些研究已经显露了中医药在防治心脑血管方面的潜力。

    最后,两位教授说,中医药博士是一个年轻的、高层次的学术群体,通过论坛这个学术交流的窗口和平台展示成果、交流经验、研讨问题,将对中医药博士群体的学术探索精神、学术水平提高、相互间协作发挥重要作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医医院党委书记钟庆康(前左一)介绍该院生产的维吾尔新药。

    , http://www.100md.com(周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