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传染科 > 诊断标准 > 正文
编号:11260717
淋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5975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40kb)。

    淋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5975-199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特制定本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淋病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机构对淋病的诊断、报告和处理。

    2 诊断标准

    淋病必须根据病史、体检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慎重作出诊断。

    2.1 接触史

    有婚外或婚前性行为,性伴感染史,或与淋病患者共用物品史,或新生儿的母亲有淋病史等。淋病潜伏期1~10天,平均为3~5天。

    2.2 临床表现

    2.2.1 男性:尿痛、尿道口红肿、溢脓,可有尿急,尿频及伴有全身不适。

    2.2.2 女性:白带增多、脓性;有腰痛、下腹痛、子宫颈红肿、宫颈口糜烂、有脓性分泌物。前庭大腺部位可发生红肿及疼痛。可有较轻的尿急、尿频、尿痛、尿道口红肿及脓性分泌物。幼女可有外阴阴道炎、外阴及肛门周围皮肤粘膜红肿,阴道溢脓。

    2.2.3 有合并症的淋病,男性可出现前列腺炎、精囊炎、附睾炎、尿道狭窄;女性可出现输卵管炎、盆腔炎;严重时发生播散性感染,表现为寒战、高烧、皮疹、关节炎、心包炎、心内膜炎等全身症状。

    2.2.4 其他部位淋病:

    淋菌性眼结膜炎:结膜充血水肿,有大量脓性分泌物。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大部分是分娩时经患淋病的母亲产道所感染,多为双侧。成人结膜炎常是患者自身或性伴的泌尿生殖道淋球菌感染的分泌物,通过手指或毛巾等污染眼睛被感染,多为单侧。

    淋菌性咽炎和直肠淋病与淋病患者有口交或肛交行为而感染。

    2.3 实验室检查

    2.3.1 涂片:取尿道或宫颈脓性分泌物涂片作革兰染色,镜下可见大量多形核白细胞。多个多形核白细胞内可见数量多少不等的革兰阴性双球菌。此法对女性患者检出率低,可有假阴性,必要时应作培养。

    2.3.2 培养:标本在选择性培养基上培养,可出现典型菌落。氧化酶试验阳性。取典型菌落作细菌涂片可见到革兰阴性双球菌。

    诊断:根据2.1~2.3进行。

    如标本取自生殖器以外部位、儿童或在法医学上有重要意义时,则必须对培养的菌株经糖发酵试验,荧光抗体试验进一步鉴定确证(见附录A)。

    3 治疗原则

    应遵循及时、足量、规则用药的原则,根据不同的病情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案(见附录B)。性伴如有感染应同时接受治疗。疗后应进行随访判愈。

    4 治愈标准

    治疗结束后两周内,在无性病接触史情况下,符合如下标准为治愈:a.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b.在治疗结束后4~8天内从患病部位取材,作涂片和培养均阴性。

    5 管理及预防

    首先要进行社会一级预防,加强性病防治宣传教育。要重视二级预防,早期发现病人给予合理治疗。可在高危人群中进行筛查,以及追踪病人的传染源及接触者。同时加强对淋病患者的管理。在患病期间不能从事可能扩散疾病的职业,如保育员、护理及浴室工作人员等。在医院及托儿所等如发现工作人员患有淋病及入托幼儿有外阴阴道炎,要严加注意,例如规定分用体温表,浴盆、毛巾及床单应消毒等。

    淋病属常见病之一,根据民政部有关规定,患有性病尚未治愈者,暂不予以登记结婚。

    为预防感染,性伴任何一方染有淋病未彻底治愈之前,应避免性生活,并应严格分开使用毛巾、面盆、浴盆、床单等可致传染的媒介物品;污染物品可煮沸消毒。

    个人预防可用避孕套或避孕套与杀精剂合用。在性接触后不滥用抗生素,因为可能发生耐药菌株及对抗生素过敏等问题。

    为预防新生儿发生淋菌性眼炎,应在出生后1h以内用抗生素或硝酸银眼药水滴眼。推荐应用:1%硝酸银眼药水或1%四环素眼药膏,或0.5%红霉素眼药膏点眼1次。

    附录A

    淋球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补充件)

    A1 标本的采集

    女性采取标本的主要部位是宫颈管,次要部位是尿道、直肠和口咽部。男性应从尿道取材,对同性恋的男性,增加直肠和口咽部取材。

    子宫颈内膜:采标本时应避免使用抗菌剂、麻醉剂和润滑剂。窥器可用温水湿润。将灭菌棉拭子、藻酸钙拭子或涤纶拭子插入宫颈管1~2cm,转动并停留拭子10~30s以吸取分泌物。

    尿道:由男性病人前尿道取材时,将细棉拭子、藻酸钙拭子或接种环伸入尿道2~3cm,连续转动5s,取出分泌物应略带粘膜。在女病人应朝向耻骨联合按摩尿道后,如男病人一样的方法取材。

    直肠:将棉拭子插入肛管3cm,转动数秒钟从紧靠肛环边的隐窝中取得分泌物。

    口咽:用棉拭子在扁桃体隐窝和咽后壁取材。

    A2 分泌物的涂片检查

    为获得一薄而均匀的涂片,应将拭子在干净的玻片上滚动,然后在空气中干燥,加热固定,革兰染色、镜检。

    A2.1 革兰染色

    A2.1.1 将经过固定的涂膜铺满结晶紫溶液,染1min。迅速在流水中洗净。

    A2.1.2 用碘液铺满涂片,染1min。用流水轻轻洗净。

    A2.1.3 用丙酮-乙醇液脱色,直到涂膜无蓝色脱下为止。通常要10~20s,取决于涂膜的厚薄。避免脱色过分,否则革兰阳性菌误认为阴性菌。

    A2.1.4 很快在流水中淋洗停止脱色,将过量的水用吸水纸吸干。

    A2.1.5 用沙黄或复红液复染1min。

    A2.1.6 用流水淋洗,用吸水纸轻轻吸干。

    A2.2 结果

    使用1000×油镜检查。在患者染色的标本中可见到大量红色多形核白细胞。有些细胞中吞有淋球菌。淋球菌为革兰阴性,呈肾形或卵圆形,常成对排列,两菌接触面平坦或稍凹。菌体长约0.7μm,宽约0.5μm。但两菌大小可有差异。不少细胞内常可见1到数对,甚至20~50对淋球菌。

    A2.3 注意事项

    涂片时不要用力涂擦,以防止细胞破裂和变形。涂片厚薄要合适。涂片过薄,涂片中几乎没有细胞,会造成假阴性;涂片过厚,脱色不易干净,会使各种成分难以分辨。女性生殖道中有些菌如不动杆菌等很象淋球菌,常可造成涂片的假阳性结果。咽和直肠标本的直接涂片结果也常由于正常菌丛或各种杂菌的掩盖而不可靠。

    A3 淋球菌的分离培养

    标本取后应立即接种于培养基中。国外常用的培养基有Thayer-Martin培养基及改良的Stuart运送培养基。国内也已研制成国产培养基,如加多粘菌素E(25μg/mL)的血液琼脂或巧克力琼脂。

    初代分离时应用5%二氧化碳环境(烛缸),培养温度36℃为宜,相对湿度80%以上。培养24~48h观看结果。

    A3.1 Thayer-Martin(TM)培养基配制法

    A3.1.1 成分

    A3.1.1.1 GC基础培养基

    将蛋白胨1.5g、玉米粉0.1g、磷酸氢二钾(K(下标始)2(下标终)HPO(下标始)4(下标终))0.4g、磷酸二氢钾(KH(下标始)2(下标终)PO(下标始)4(下标终))0.1g、氯化钠(NaC1)0.5g和琼脂1.2g混合而成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40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