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中医之痛
编号:11261899
取消与捍卫中医论战暴露中医尴尬处境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0月19日 郑州晚报
     有公众认为,告别中医与捍卫中医的论战,从另一个角度上讲也说明人们对健康和自身安全的高度关注,同时,中医的发展也需要进一步提升。

    核心提示:今年4月,中南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院张功耀教授在《医学与哲学》杂志上发表了《告别中医中药》一文,提出“以文化进步的名义、以科学的名义、以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名义、以人道的名义,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告别中医中药”。10月6日,张功耀再次发出倡议,要求支持告别中医中药的人士进行签名,让中医药退出国家医疗体制,使其真正回归民间。文章一经发出,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议,支持者和质疑者更是掀起了一场网络“论战”。10月10日,卫生部发言人明确表示坚决反对取消中医言论和做法,并称支持“取消中医”的签名行为,是对历史的无知,也是对现实生活中中医药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的无知和抹煞。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闻发言人在记者采访时称,“实践和历史也将证明,这次签名活动和历史上否定中医药的事件一样,只是一场不得人心的闹剧”。

     一个引起轩然大波的公告
, 百拇医药
    2006年10月7日,《就告别中医中药而至国家发改委公开信签名的公告》在一家国内网站上一经发表就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此公告称:当前,国家发改委正在征集民众对新医改的建议,为配合中央政府做好这项工作,敦促中央政府及其所属各部门深刻反思中医中药,重新认识和评价中医中药的作用,集中使用我国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和科学研究资源,发展现代(西医)医学科学,使我国的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尽快地、全面地和国际接轨,特公开提出修改宪法、让中医在5年内全面退出国家医疗体制等建议。公告是由中南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张功耀教授和美国纽约的康复科医生王澄起草的。

    文章作者之一张功耀,作为专攻科学史的学者,在2000年以前,医学并不在他的研究范围内。不过,那一年网络上关于中医优劣、存留的讨论引起了他的兴趣,并开始关注。“没有实质的探讨内容,但确实是一个实质的问题。”他遂起了以科学匡正的念头。《告别中医中药》、《再论告别中医中药》、《“中医科学化”失败的原因分析》等让他成为了抨击中医中药的带头人,
, 百拇医药
    征集签名,以期政府能够“深刻洞察民意”彻底停止中医中药的研究。这个公告被国内众多网站进行转载之后,几乎是一瞬间,中医突然成了热门话题。

    该公告建议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21条有关中医的内容,并声称,中医中药研究违背科学原理、缺乏科学精神、没有安全保障,应该使其退出国家医疗体制改革。

    中医中药一直被海内外华人当做中国的国粹来看待,如今,竟然有人敢为取消中医中药来签名,这个举动被很多网友认为是“疯了”。

    不可否认,中医中药在中国的文明发展史上留有很重要的一笔,即使在西医主导的今天,仍有很多中国人对传统而又神秘的中医顶礼膜拜,这样的公告招来非议自然不让人感到意外。

    今年4月,张功耀教授在《医学与哲学》杂志上发表《告别中医中药》一文,这篇文章当时并没有引起广泛关注,直至这份公开信发表前,此前发表过的有关中医药文章都是在圈内进行探讨。
, 百拇医药
     一个引发激辩的学术观点

    在张功耀看来,中医脱胎于古老的中国巫术,而西医则是产生于自然科学之中,中医不是一种经验医学,而是故弄玄虚,这种所谓的医学在崇尚唯物主义的今天,应该到了淘汰的时候了。

    张功耀认为,中医算不上科学,因为具有非科学特征。他的理由是中医尚不能够建立起明确的因果关系,也不能够还原成经验事实。“比如药性的‘五味’和‘四气’在经验世界里就找不到任何解析。”他还举了《黄帝内经》中关于水肿病的论述,认为“平治于权衡,去菀陈莝”的原则只是一种表面判断,没有任何深入的趣味,而“开鬼门,洁净府,精以时服,五阳已布,疏涤五脏”的医疗措施,更是一种故弄玄虚的表现。而正是这种表现,才会出现类如胡万林式的江湖游医,他们包治百病,无病不医。

    张功耀在《告别中医中药》中还列举了中医的三大罪状:一是装腔作势,欺骗患者;二是推行异物、污物、毒物入“药”,坑害患者;三是以严格的“奇方”追求“奇效”,为难患者,并为医生的无效施治开脱责任。
, 百拇医药
    对此他呼吁道:“今天,应该是我们彻底揭露‘仁术’真相的时候了!”

    "中医保卫战"硝烟弥漫

    张功耀的言论受到讨伐自然是少不了的。支持者认为他敢于揭露顽疾大快人心,反对者则认为他不明中医纯粹是胡说八道,更有甚者,有的网友对张进行了人身攻击。

    曾昭武,卫生部肝胆肠研究中心一名专家,在张功耀《告别中医中药》一文发表后,就曾经致信给他,就这个问题多次讨论。

    曾昭武称对张功耀的看法不敢苟同,并反驳了张功耀诸如人参不是药材,充其量是一种"安全的食品"等观点。

    对此,张功耀回答了曾昭武,并对曾昭武提出的问题提出了反驳。不过这样的辩论是有建设性的。张功耀说:"对于我们深入讨论问题很有益处。我不是职业医生。但对于概念、思想和行为的分析来说,我们有我们的学科优势。"
, http://www.100md.com
    一个是中医方面的专家,一个是科技史方面的学者,一个人在某一方面对于另外一个人来讲,自己的优势就是对方的劣势,尽管是经过三轮的辩论,这样的辩论自然也不会有什么结果。

    其实,反对张功耀观点的并不止一位中医界的专家。徐承本教授,《医学与哲学》杂志编辑,研究方向是中医学。他认为现在不能告别中医中药,并认为张功耀的观点是以偏概全。卫生部中医司原司长吕炳奎也发出了"挽救中医,刻不容缓"的呼吁。

    10月17日18时,在新浪网关于"你如何看待中医"的调查中,39996个参加调查的网友中,认为中医应该大力保护的有30033人,支持取消的有3611人,认为中医没有优势的为7038人。但是在看病选择上,有57.34%人选择了看西医。

     卫生部表示坚决反对取消

    10月10日,在卫生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针对记者提问"关于中医,在网上有人征集取消中医的签名,已经达到了上万人,而且主要都是卫生领域的人,主要意见是要采取相关措施,让中医在5年内全部退出国家医疗体制,回归民间,使西医成为国家唯一的医疗技术。不知道您怎么看待?",卫生部新闻发言人、卫生部办公厅副主任毛群安明确表示,中医药既是我们的国粹,同时也是目前我国医药卫生领域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我们国家的优势和特色。在历史上,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健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至今在现实生活中仍是我们解除病痛的一个重要选择。
, 百拇医药
    毛群安称:"如果有这样的签名行为,那是对历史的无知,也是对现实生活中中医药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的无知和抹煞,我们坚决反对这样的言论和做法。"

    毛群安的表态,被认为是卫生部对"告别中医"言论及行为的官方立场。然而,张功耀并没有因为卫生部的反对而宣告取消自己的"告别中医论"言论,作为回应,张在他的个人博客上发表了《对卫生部新闻发言人表态的表态》一文。文中说,"这是预料之中的事情……卫生部新闻发言人的表态,不影响继续我们的民意表达……我们必须坚持把这个人命关天的问题讨论下去,并将继续向政府有关部门明确表达我们的意见"。

    相对于张功耀的执着,有观察者发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其官方网站上相继转载了《卫生部坚决反对"取消中医签名活动"》、《就近期发生的"取消中医"网络签名一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言人答中国中医药报记者问》两篇报道。在第二篇报道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闻发言人称,"我们非常赞同卫生部发言人宣示的立场……发起这种网络签名活动,是对历史的无知,也是对中医药历史功勋、现实作用和科学内涵的肆意否定和抹煞。中医药经历了几千年的实践验证,深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信赖。实践和历史也将证明,这次签名活动和历史上否定中医药的事件一样,只是一场不得人心的闹剧"。
, 百拇医药
     张功耀:我的观点被曲解

    10月17日,张功耀教授在接受《郑州晚报》独家责任记者采访时表示,网上非理性的争论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作为一种学术观点,任何人都可以进行批驳和质疑,但发展到人身攻击是他不能接受的。

    "本来这就是一篇学术文章,可是很多网友在评价的时候有点偏激,曲解了我的观点。我认为中医药不能老是放在摇篮里,而是应该恢复过去'师傅带徒弟'的培养模式,如果按照现行的中医培养模式和医师资格审批制度,用不了多久,中医中药就会自取灭亡,到那个时候,也就不会发生今天这样的争议。这种讨论不适合深度地思考问题更不适合学术。"

    对于网友的批驳,张功耀承认自己有点承受不住。为此,他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了《对当前媒体炒作"取消中医"的声明》,在这个声明里,张功耀说:"这种炒作,大有影响我们进行正常的、理性的思考的趋势。这几天,我自己也疲于奔命,赔进去的时间很多,活得很累。"
, 百拇医药
    "你要转告读者,不要再为这种无谓的争论耗费精力了,毕竟这是学术,不是政策。"张功耀向《郑州晚报》独家责任记者如是说。

     论战暴露中医处境尴尬

    争论并没有随着卫生部的表态而终止,关键在于中医中药目前的处境面临尴尬。

    10月17日上午,河南中医学院的几位教授以不屑于争论为由拒绝了采访,但是一位业内人士还是表达了自己的担心。

    "中医最大的危机是后继无人。中医的确存在一些糟粕,但也有精华的一面。"这位老师说,"例如针灸,尽管我们还说不出很多科学的原理,但是其疗效被广泛认可的,你能说它是伪科学吗?毕竟,现实中很多东西是科学没有办法解释的。在中国,有两种职业是越老越好,一种是教师,另外一种就是医生。但就是'老'字造就了中医后继无人的尴尬。去中医院看病,没有人愿意让一个年轻人号脉。人们都说老中医好,可是'老'熬出来的,没有几年的临床实践,根本培养不出来。"

    新乡医学院副教授王莉说,"中医就是适用'师傅带徒弟'的培养模式,可是这种模式不可能得到有关部门的认可,更不会获取医师资格证书。就拿号脉来说,100多种脉象需要长期的实践才能学会,光靠几年的大学学习,只能说是对中医有了肤浅的认识"。

    也有公众认为,告别中医与捍卫中医的论战,从另一个角度上讲也说明人们对健康和自身安全的高度关注,同时,中医的发展也需要进一步提升。(郑州晚报记者 卢曙光/文 马健/图)

    , http://www.100md.com(卢曙光/文马健/图)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