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坚信中医 > ...
编号:11314835
驳斥“中医伪科学论”的有力武器——《中医的科学原理》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0月20日
     近日来,关于中医是伪科学,呼吁要取消中医的言论在网上泛起波浪,“中医伪科学论”得到许多人的支持。在这些人中,有些是教授级人物。对于中医是否是伪科学的问题,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上个世纪的几十年中,国内外许多科学家对中医进行过大量的科学研究,证明中医是科学的。为了驳斥“中医伪科学论”,笔者在这里向大家介绍拙作《中医的科学原理》一书,希望支持中医的读者能够拿起有力的武器,去批驳“中医伪科学论”这种错误的言论。

    笔者本人是文革恢复高考后第二批考上大学的,在中山大学生物学系念书。本人在大学期间,正是我国改革开放,思想大解放的年代。当时本人很年轻,富于探索精神。本人在遨游于生命科学的海洋中的时候,被当时所出现的许多奇异的事物所吸引,特别是被神秘的中医所吸引,暗自下决心去探索中医的奥秘。

    1982年本人大学毕业后,留在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任教,开始时主要从事体质人类学的教学与研究,后来对医学人类学感兴趣。因此,在工作之余,在具有生物学知识的基础上自学了西医大学本科的主要课程,并且连续近十年对中医的科学原理进行不懈的探索。本书写成之后,在大陆多家出版社投稿,累累被退稿。后来想到向香港的出版社投稿,终于在失败一次后,被香港的商务印书馆接纳出版。后来又在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本书已经成为台湾多所大学的教科书或者教学参考书。可惜这本书目前还没能在大陆出版。许多人都不了解这本书的内容,因此,笔者撰写此文对这本书作一简要的介绍。
, http://www.100md.com
    《中医的科学原理》全书共九章,第一章绪论,第二章阴阳学说,第三章五行学说,第四章藏象学说,第五章经络学说,第六章病因学,第七章诊断学,第八章药物治疗学,第九章,药物与方剂。本书的宗旨是在总结前人有关中医的科学实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理论思维,去揭示中医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科学原理或者科学内涵。本书在每一章节首先对传统中医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进行简略的阐述,然后,对中医的这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科学实质和科学原理进行阐释。

    在第二章阴阳学说中,本人对于阴阳的实质主要从(1)人体的阴阳;(2)阴阳的节律;(3)阴阳的特点和相互关系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例如,在论述人体的阴阳时,笔者从人体整体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和分子水平,生物热力学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揭示阴阳概念在人体结构和功能的物质基础。

    在论述“血液循环与阴阳”时,笔者写道:“动脉中的血液离开心脏,属阳;静脉中的血液和淋巴管中的淋巴液流回心脏,属阴。
, 百拇医药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凡是使心脏兴奋性增强,收缩力加强;血管紧张性增加;血容量增加;血压升高的因素为阳,反之为阴。

    在微循环方面,凡能使微动脉舒张、毛细血管充盈、流速加快、开放数增加的因素属阳;凡能使微动脉收缩、毛细血管灌流不足、流速减慢、开放数减少的因素属阴。

    对于血液流变性来说,红细胞压积下降为阳,上升为阴。全血黏度下降为阳,上升为阴。纤维蛋白原上升为阳,下降为阴。红细胞电泳时间缩短为阳,增长为阴。血沉升高为阳,下降为阴……”。

    在论述“消化与阴阳”时,笔者写道:“……一般来说,促进消化管的运动和消化腺的分泌的因素属阴;促进消化道对营养物质和水的吸收的因素属阳”。这就能够解释为什么脾胃虚寒时多泄泻,脾胃实热时多便秘。

    在论述“神经系统与阴阳”时,笔者写道:“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属阳;抑制性提高属阴。
, 百拇医药
    中枢兴奋性递质属阳;中枢抑制性递质属阴。……

    对于控制躯体运动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来说,支配伸展肌群的中枢部位和纤维属阳;支配屈收肌群的中枢部位和纤维成分属阴。

    对于植物性神经系统来说,交感神经系统属阳;副交感神经系统属阴。对于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来说,交感肾上腺素能纤维为阳中之阳;交感胆碱能纤维为阳中之阴。”

    在论述阴阳的节律时,笔者从年节律、月节律和日节律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述。例如,在论述日节律时,笔者根据现代气象资料论述《内经》有关记载的科学性。笔者写道:“地球自转一周为一天。由于太阳辐射的强弱变化,气温也呈现日节律变化。《素问.金匮真言论》指出:‘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平旦至日中为6~12时;日中至黄昏为12~18时;合夜至鸡鸣为18~24时;鸡鸣至平旦为0~6时。由于《内经》所描述的是中原一带的情况,因此,以上论述与实际基本上相符。6~12时,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并达到最大值,为阳中之阳;12~18时,太阳辐射逐渐减弱,并最后消失,为阳中之阴;18~24时,地面长波逐渐减弱,气温逐渐下降,为阴中之阴;0~6时,地面长波辐射继续减弱,气温继续下降,并达到最低值,但不久将迎来日出,因此,为阴中之阳。”
, 百拇医药
    在第三章五行学说中,笔者分析人体各器官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从不同器官之间的正负反馈调节的角度来论述五脏之间的相生和相克。相生是脏与脏之间的正反馈调节作用,相克是脏与脏之间的负反馈调节作用。

    例如,在分析五脏的相克关系时,笔者发现,构成五脏实质的器官从主动脉分出的部位有先有后,反映出这些器官之间的负反馈调节作用。供应构成中医“心”脏的器官集合(脑、心脏、甲状腺和甲状旁腺)的动脉最先从主动脉分出,在血液供应上占优势。接着,供应构成“肺”脏的器官集合(气管、支气管、肺)的动脉从主动脉分出。然后,供应构成“肝”脏(肝)和“脾”脏(十二指肠、脾、胰)的动脉从主动脉分出。最后,供应构成“肾”脏的器官集合(肾上腺、肾、性腺)的动脉从主动脉分出。

    笔者写道:“总而言之,五脏相克的证据之一是支配构成五脏实质的器官集合的动脉依次从主动脉分出的事实。因此,当心脏、脑、甲状腺和甲状旁腺的血流量相对增加时,肺的血流量便相对减少,即火克金;当肺的血流量相对增加时,肝的血流量便相对减少,即金克木;当肝的血流量相对增加时,脾脏、胰腺和十二指肠的血流量便相对减少,即木克土;当脾脏、胰腺和十二指肠的血流量相对增加时,肾上腺、肾和性腺的血流量便相对减少,即土克水;当肾上腺、肾和性腺的血流量相对增加时,心脏、脑、甲状腺和甲状旁腺的血流量便相对减少,即水克火。一般来说,器官的血流量增加,功能便加强;器官的血流量减少,功能便减弱。因此,构成五脏的器官集合依靠动脉分支的相对位置完成负反馈调节作用。”
, 百拇医药
    在第四章藏象学说中,笔者从人体解剖学和人体生理学的角度将中医的“脏腑”与现代人体解剖学进行比较后发现:

    “中医五脏的功能与现代解剖学相应器官的功能之间有较大的差异,而六腑的功能与现代解剖学相应器官的功能基本一致。

    经过深入分析,我们发现:(1)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的背俞穴——肺俞、心俞、肝俞、脾俞和肾俞所主的疾病与五脏所主的病变一致;(2)五脏的实质可以根据支配内脏器官的交感神经在脊髓中枢的节段性和支配内脏器官的动脉分布情况来确定;(3)五脏的功能融合了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4)五脏的机能状态由神经、体液进行调节,体现为五脏的阴阳气血。”

    接着,笔者从人体解剖学和人体生理学的角度分析中医脏腑的实质,认为:中医的“心”脏是“以心脏、甲状腺、甲状旁腺和大脑等器官为主体构成的功能单位”;“肺”脏是“以肺、支气管和气管为主体构成的功能单位”;“脾”脏是“以脾、胰和十二指肠为主体构成的功能单位”;“肝”脏是“以肝脏为主体构成的功能单位”;“肾”脏是“由丘脑下部和垂体所调节的,以肾上腺、肾和性腺(睾丸或卵巢)为主体构成的功能单位”。
, 百拇医药
    笔者还从现代解剖学、生理学和医学的角度对中医关于每个脏腑的功能进行解释。例如,中医认为,“脾”有“运化水谷精微”和“主统血”等功能。笔者写道:“脾主运化水谷精微指的是十二指肠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通过收缩运动对食物的机械消化作用,以及通过胰液和小肠液对食物的化学消化作用。十二指肠的分泌和运动以及胰腺分泌胰液功能的正常是食物消化的先决条件。因此,要完成消化食物的功能,副交感神经必须维持一定的紧张性。若副交感神经功能低下,十二指肠的分泌、运动功能减弱,胰腺分泌的胰液减少,就会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脾主统血指的是脾脏滤血、造血、储血和免疫的功能。脾气不足时,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弱,脾脏肿大,灭血功能亢进,可出现贫血或因血小板减少而导致的出血性疾病”。

    在第五章经络学说中,笔者对前人研究中发现的经络现象的证据,经络现象的特征,穴位的组织结构和国内外关于经络的各种假说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新的经络模型——“往返递进连续反射模型”的假说来解释经络的结构,希望将来有人能用实验来验证这个模型的正确与否。
, 百拇医药
    在第六章病因学中,笔者运用现代科学对中医病因学说中六淫、七情、疫疠、饮食劳倦、外伤、痰饮、瘀血等概念的实质以及运气学说的实质进行了阐述。例如,关于“寒邪”的实质,笔者写道:

    “寒即低温。寒冷可使毛细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甲状腺素分泌增加,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减少,副交感神经兴奋性提高。寒冷使呼吸道黏膜的穿透性降低,毛细血管收缩,因此,病毒容易从呼吸道侵入人体。

    对于外寒证来说,寒邪就是诱导患病的低温气候。……内寒证是内分泌和能量代谢失调而引起的机能障碍”,以器官的血液循环不通畅,能量代谢降低为特征。

    在第七章诊断学中,笔者运用现代科学对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和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和脏腑辨证的实质进行了阐述。在关于脉诊的论述中,笔者用科学的语言对中医常见的病理脉象二十八脉和十怪脉进行阐述。例如,对于“浮脉”,笔者写道:“浮脉是脉搏位置表浅,体表血管舒张,血管弹性阻力降低,体表血流量相对增加时呈现的脉搏形象。主要病因为风寒或风热初袭的表证,即一般上呼吸道感染和感染性疾病的初期。由于致热原的作用,病人发热,心率加快,代谢加强,体表血管因散热的需要而舒张,血流量相对增加,因而呈现浮脉。浮而有力为表实,表明循环血量未减少,或有所增加;浮而无力为表虚,表明循环血量因出汗而减少。浮脉的形成机理是体表血管舒张,体表血流量相对增加。”
, 百拇医药
    在关于八纲辨证的表证的论述中,笔者写道:“表证是机体在受病原微生物感染初期的反应状态。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后,外源性致热原和内源性致热原作用于视前区—丘脑下部前部的中枢性温度感受神经元,使其阈值升高,调定点上移,因而出现恶寒、发热。浮脉是体表血流量相对增加,内脏血流量相对减少的结果。头痛是脑血管收缩或舒张的结果。出汗是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兴奋的结果。恶寒是表证的标志之一,是致热原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的结果。

    表证的治疗原则是发汗解表。发汗解表药一般具有发汗、解热、抗菌抗病毒作用。

    表证可分为表寒证和表热证。表寒证多由病毒感染所引起,好发于寒冷季节,机体反应以特异性免疫反应为主,血液中淋巴细胞增多。……表热证多由细菌感染所引起,好发于炎热季节,或由病毒感染后出现III型变态反应以及病毒感染并发细菌感染所致。”

    在第八章药物治疗学中,笔者用现代科学语言论述了中医的治疗原则以及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的原理。例如,对于“汗法”的原理,笔者写道:
, http://www.100md.com
    “汗法是针对表证而设。表证的主要特征是恶寒。恶寒是视前区—丘脑下部前部的热敏神经元因受致热原(pyrogen)的作用阈值升高,调定点上移,散热中枢受抑制,体表微血管和上呼吸道黏膜微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停止的表现。恶寒之后会出现发热。

    发汗解表方药具有抗菌、抗病毒、扩张末梢血管、协助发汗、解热等作用,因而对产热中枢和散热中枢有调节功能。

    表寒证一般为感冒或感染性疾病初期,多为病毒感染所致。此期体温开始升高,产热量增加,散热减少,在畏寒或寒颤的同时,体表血管和上呼吸道黏膜血管收缩。辛温发汗方药具有提高交感神经功能,提高代谢率,扩张体表和上呼吸道黏膜血管,改善血液循环,抗菌抗病毒,协助发汗的作用,因而可对抗表寒证。

    辛温发汗方药具有发汗、利尿的作用,使体内多余的水分得以排泄,故可以治疗水肿。

    辛温发汗方药能提高交感神经功能,具有抗炎,抗变态反应,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因而可治疗风湿。
, http://www.100md.com
    发热证一般是上呼吸道感染已发展至高峰,病原体逐渐增殖,发热达到高峰,血管收缩和肌肉紧张性增高等反应减弱,因而发热重,畏寒轻。表热证多由细菌感染所致,也可以是病毒感染后出现III型变态反应的结果。辛凉发汗方药具有抗菌抗病毒,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抑制心脏功能,扩张外周血管,降低机体代谢率,发汗和解热等作用,故可对抗表热证。

    辛凉发汗方药能扩张外周血管,发汗,解毒,促进机体对麻疹病毒的免疫反应,故可用于透发麻疹。”

    在第九章药物和方剂中,笔者用现代科学理论对中药的性能、禁忌、分类和配伍进行分析,探讨其原理和实质。例如,通过分析,笔者找出了中药所含生物碱的化学结构与寒热的关系。

    笔者写道:“生物碱的寒热性与其分子中氮原子的数目和存在状态有关。

    一般来说,生物碱分子中氮原子数越多,寒性越强。例如,存在于苦参中的安娜吉碱(anagyrine)和苦参碱(matrine)的分子中都有两个氮原子。
, 百拇医药
    生物碱分子中的氮原子可以以伯胺、仲胺、叔胺和季胺的状态存在。

    一般来说,生物碱中的氮原子以季胺和伯胺状态存在时表现为寒性;含一个氮原子的生物碱中的氮原子以仲胺和叔胺状态存在时则表现为热性。例如,黄连所含的小蘖碱(berberine)为季铵衍生物;益母草所含的益母草碱(leonurine)中有一个氮原子以伯胺状态存在;麻黄所含的麻黄碱(ephedrine)为含一个氮原子的仲胺衍生物;延胡索所含的延胡索乙素(corydalis B)为含一个 氮原子的叔胺衍生物。”

    在论述中药的分类时,笔者对中药各类常用药物进行科学解释。对于解表药,笔者写道:

    “表证是感染性疾病初期出现的病证。表证的病理反应主要表现为体表、呼吸道黏膜和脑部的血管出现舒缩变化,体温调节中枢因受内源性致热原的作用而出现障碍。

    解表药具有调节体表、呼吸道黏膜和脑部血流量,发汗,解热,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 百拇医药
    辛温解表药含有挥发油、生物碱等成分,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交感神经系统,强心,扩张皮肤血管,刺激汗腺分泌,利尿,抑制变态反应等作用。

    辛凉解表药含有挥发油、糖甙、生物碱等成分。其化学成分的分子多带羟基或双键,具有抗菌抗病毒,解热,镇静,降血压等作用。”

    笔者认为,中医的出路在于现代化,而中医理论的现代化是最重要的一步。中医理论的现代化是在用现代科学去分析阐明传统中医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科学实质和原理,使得传统中医能够用科学语言来表述,但是又不偏离传统特色。

    笔者的拙作《中医的科学原理》就是对中医理论现代化的大胆尝试,虽然书中的观点可能有不完善或者错误之处,但是,这种研究思路应该是正确的。本书出版后,笔者曾赠送给国内多名中医专家或者中医现代研究专家,都获得了肯定。广州中医药大学著名中医专家邓铁涛教授在给本人的信中写道:“大作内容丰富,基本能反映中医之科学内容,经过大作的阐释使读者对中医之理论容易接受,的确达到揭去神秘面纱之目的。在此祝贺你的成功!……大作读后心情舒畅……建议大作翻译成英文版出版。”原中山医科大学中医理论现代研究专家侯灿教授在信中写道:“初步浏览内容,对你非医学专业而能融会贯通已有科研成果,系统展示中医理论的若干科学原理,深感敬佩。可喜可贺。”
, 百拇医药
    笔者通过对中医进行科学分析后得出的结论认为,中医虽然诞生在没有科学仪器进行检测的年代,但是,中医的理论基本上符合科学规律,从不同于西医的角度反映了人体的结构、生理、病理等规律,是可以用科学给予阐明的。

    相关网址:http://www.cp1897.com.hk/Search?Action=2&txtProName=%A4%A4%C2%E5%AA%BA%AC%EC%BE%C7%AD%EC%B2z&txtAuthors=&txtIsbn=&txtPublisher=

    附:

    一、台湾中原大学医学工程学系教学计划

    中原大學 九十三 學年度 第一 學期 醫學工程學 學系課程計劃

    課程名稱 (中文)
, http://www.100md.com
    傳統醫學與工程

    課程名稱 (英文)

    Chinese Medicine and Engineering

    授課教師

    翁清松

    先修課程

    開課班級

    大學部 大

    研究所 碩一

    1.

    2.

    3.
, 百拇医药
    學分數

    3

    必修/選修

    □必修▓選修

    修課時間

    □全年▓半年

    課程教學目標

    介紹傳統醫學(中醫)之理論基礎及其今日與工程科學結合的狀況,並介紹一些中醫醫療儀器。目標在使同學們能應用工程知識去了解中醫學及中醫儀器。

    課程綱要

    1.傳統醫學之歷史沿革。

    2.中醫理論基礎。
, 百拇医药
    3.中醫領域:針灸﹑中藥﹑推拿﹑氣功等。

    4.工程理論在傳統醫學上之應用。

    5.中醫診斷及醫療儀器介紹並實際操作與量測。

    學生學習成果符合ABET工程科系認証

    課程評量與評估A~K成果(請勾選)

    ▓A.應用數學、科學以及工程知識

    的能力。

    ▓B.設計與執行實驗以及分析與解釋

    數據的能力。

    □ C.設計系統、零組件或製造程序以滿
, 百拇医药
    足特定需求的能力。

    □ D.在跨領域團隊中發揮功能的能力。

    ▓E.能確認、明確的陳述以及解決工程

    問題的能力。

    □ F.對專業與道德責任的領悟。

    □ G.有效溝通的能力。

    □ H.在全球性與社會性環境背景下瞭解

    工程解決方案產生的衝擊所需之廣博教育。

    □ I.認知終身學習的必要性以及將之

    實踐的能力。
, 百拇医药
    ▓ J.與當代議題相關的知識。

    □ K.執行工程業務所需要的技術、技能

    以及現代工程工具的運用能力。。

    教科書 (書名 作者 出版者 出版日期)

    評分項目及標準

    上機或實習

    □是□否

    1.講義

    1.平時成績10%

    2.期中報告(含儀器量測結果) 50%

    3.期末考40%
, 百拇医药
    參考書目 (書名 作者 出版者 出版日期)

    ”中醫的科學原理” 台灣商務 發行 , 陳華 編著。

    二、台湾某大学中医学系《中医生理学》教学大纲

    中醫生理學

    科目代碼: 學分數:3 上課時數

    課程目標:引導學生了解中醫生理學的基礎理論特點及其在

    臨床醫療應用和學術研究的現況,為學習其它中

    國醫學課程奠定基礎。

    課程內容:

    課程進度:甲:W2, 1-3, 304 乙:W1, 2-4, 303
, 百拇医药
    第1週 始生;人形 劉定明

    第2週 和平紀念日

    第3週 陰陽五行學說

    第4週 臟象學說的涵義、特點、形成、發展

    第5週 心系統的生理功能及現代研究

    第6週 肝系統的生理功能及現代研究

    第7週 運動會補假

    第8週 脾系統的生理功能及現代研究

    第9週 肺系統的生理功能及現代研究

    第10週 期中考

, http://www.100md.com     第11週 腎系統的生理功能及現代研究

    第12週 六腑及奇恆之腑的生理功能及現代研究

    第13週 經絡生理概論(一) 張光遠

    第14週 經絡生理概論(二)

    第15週 營衛生理概論

    第16週 精氣神生理論(一)

    第17週 精氣神生理論(二)

    第18週 期末考

    授課教師:如上所述,負責教師-張光遠

    授課方式:教導及課堂詢答為主,並要求學生課後查閱下次
, http://www.100md.com
    上課資料,提出讀書報告,以了解學生學習的情況。

    評量方式:以學習態度、吸收程度、推理程度為標準,藉由課堂即席問答表現;臨床醫案研討;

    隨堂、期中和學期考試等三方面評定學習成績。

    參考資料:1.中醫學概論,孟景春,周仲瑛主編,知音出版社

    2.中醫的科學原理,陳華,台灣商務印書館

    3.內經,程士德,知音出版社

    先修課程:中醫學導論

    資料來源:張光遠95/01/20

    95/01/20更新

    學士後中醫學系, http://www.100md.com(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