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 2006年第16期
编号:11272657
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http://www.100md.com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6年第16期
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预防;控制,1概述,2SSI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参考文献】
     【摘要】 手术部位感染(SSIs)是外科患者最常见的感染,已引起医务人员广泛关注。为加强SSIs的预防与控制,本文就SSIs的途径,微生物来源、种类及影响SSIs的危险因素等方面进行阐述,概括了预防和控制SSIs的术前、术中、术后措施。

    【关键词】 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预防;控制

    根据资料显示美国每年约有2700万例手术。手术部位感染(SSIs)在院内感染的病因中列第3位,占全部院内感染的14%~16%,是外科病人最常见的感染,占38%;其中2/3为切口感染,1/3为器官或手术进入处感染;77%外科病人死亡与感染有关,主要发生在年老、慢性病、移植手术等,增加额外平均7.3天住院日和315$费用。SSIs患者的死亡率、住院时间、再入院率和医疗费用都显著高于没有SSIs的患者,而深部的手术部位感染比表浅伤口感染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金钱。降低SSIs发生率,预防比治疗更重要,已经引起医务人员的广泛关注,因此加强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是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途径。

     1 概述

    1.1 手术部位感染定义 卫生部下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将手术部位感染分为:表浅手术切口感染、深部手术切口感染、器官(或腔隙)感染三个层次[1]。手术部位感染主要是临床定义。手术部位在术后1个月内出现脓性分泌物、脓肿或蜂窝组织炎,即被简单定义为手术部位感染。

    1.1.1 表浅手术切口感染 手术后30日内发生在皮肤或皮下组织的感染[1],且具以下任何一项者:(1)切口有脓性分泌物;(2)伤口内的分泌物或软组织培养出病原微生物;(3)伤口有感染的症状或体征(红、肿、热、痛),外科医生主动开放伤口但伤口内分泌物培养阴性者除外;(4)临床医生诊断为表浅切口手术部位感染。

    1.1.2 深部手术切口感染 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内、有植入物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并涉及切口深部软组织(深筋膜和肌肉)的感染[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43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