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滨州医学院学报》 > 2006年第2期
编号:11275529
鼻腔霉菌结石1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
     【关键词】 霉菌结石;鼻腔霉菌结石;病理

    鼻腔内霉菌结石较少见,现将我科诊治1例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42岁,因鼻流脓涕伴鼻腔臭味半年,于2004年4月15日入院。半年前因患感冒后出现鼻塞,流脓涕,鼻内臭味伴头痛。检查:体温、脉博、呼吸及血压均在正常范围,发育营养良好。心、肺、腹部均未见异常,四肢脊柱无畸形,无触痛,活动自如。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结果正常。局部检查:外鼻无畸形,右侧鼻腔狭窄,中鼻甲呈息肉样变,下鼻甲充血水肿,右上颌窦无压痛。鼻窦CT报告为右上颌窦炎。诊断:右鼻腔中鼻甲息肉样变,右上颌窦炎。于4月20日在表面麻醉下行中鼻甲息肉摘除术。术中将中鼻甲部分摘除后,发现中鼻道后端有灰褐色块状物。即用鼻息肉钳夹出部分后,大部分经后鼻孔入口腔内取出,约15 cm×15 cm×11 cm大小,为褐色泥沙块,按压易碎。给予再次夹取及生理盐水冲洗未再发现。嘱病人试通气好,鼻腔臭味随即消失。术后病理检查报告:霉菌感染,一处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术后1年复查,病人上述症状消失。

     2 讨论

    自1965年福田证明了干酪性鼻炎是霉菌性鼻病后,近十年来,鼻的霉菌病,特别是深部霉菌病的发病率有了明显的增高[1]。此类病例的增多,可能与鼻部粘膜抵抗力减低及反复多次应用抗生素,破坏了鼻腔细菌与霉菌生态平衡有关。当宿主患糖尿病、免疫缺陷或恶性肿瘤时极易发病。本病确诊是依据鼻内容物的病理组织学检查出有霉菌块为依据。因此,对鼻腔冲洗时发现干酪样物,即或是小片也应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和霉菌培养,以便早期正确诊断,早期治疗。

     参考文献

    1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106~1107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喉科 滨州市 256603, 百拇医药(车娟 吴玉坤 蒲章杰 栗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