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业版 > 营销.药店
编号:11318474
企业需要科学发展观——医药企业家或职业经理人的生存命题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1月9日 《中国医药报》 2006.11.09
     裘祖贻死了。他希望能以他的死来向世人谢罪。

    打开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官方网站,网页上依旧保留了裘祖贻生前的“领导致辞”:把珍惜质量当作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

    一语成谶。当企业生产的“欣弗”(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因质量问题引发不良事件、直接导致11人死亡的时候,他选择做了第12个。

    10月31日,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下称华源生物)原总经理裘祖贻在家中上吊自杀。在他生前的字条中,他写道“心里难过极了”,“压力没有办法释放”,“只有以死谢罪”。消息传出,舆论哗然。

    ■事件——不堪压力酿成悲剧

    裘祖贻的名字现于报端,始于今年8月3日。

    那一日,卫生部连夜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停用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药品“欣弗”。青海、广西、浙江、黑龙江和山东等省、自治区陆续有部分患者使用“欣弗”后,出现胸闷、心悸、心慌、寒战、肾区疼痛、过敏性休克、肝肾功能损害等临床症状。由于上报人数不断增加,全国开始大规模“围剿”“欣弗”。作为华源生物的总经理,裘祖贻就这样被推到了台前。
, 百拇医药
    8月1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了对“欣弗”事件调查、检验的结果。通报称,华源生物2006年6月至7月生产的“欣弗”未按批准的工艺参数灭菌,“无菌检查和热源检查不符合规定”,被认定为劣药。华源生物应承担这起事件的全部责任。

    10月16日,安徽省以“质量安全意识淡薄,疏于对企业的管理,对欣弗事件负有主要责任”为由,撤销了裘祖贻的总经理职务。

    作为一家药品生产企业的管理者,居然让质量不合格的药品在市面上流通使用,造成数百人因用药出现不适症状,甚至出现死亡病例,裘祖贻实在是难辞其咎,他的确是错了。但无可否认的是,裘祖贻即使真的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也“罪不致死”。

    那他为什么要选择自杀?《21世纪经济报道》称,造成裘祖贻自杀的直接原因就是“欣弗”事件的善后理赔。从9月至今,在华源生物登记在案的索赔者就已经达到400多人胰隙ǖ牟±挥?00多个。赔不赔、怎么赔、赔多少,企业个体难以解决。此前的“齐二药”事件中,国务院出面协调组织,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和卫生部门组成的联合专家评估组负责处理善后工作,但在“欣弗”事件之后,并没有设置这样的角色。面对越来越多要求厂家直接赔偿、而不愿意诉诸法律的索赔者,裘祖贻在遗嘱中表示“看不到解决这件事情的希望”。此外就是企业面临的财务困难。
, 百拇医药
    “‘欣弗’事件本来就是中国医药界的悲哀,而裘祖贻的自杀更是个悲剧。”业内资深人士这样评价。

    裘祖贻的“以死谢罪”,无疑为本已尘埃落定的“欣弗”事件平添了一抹悲情之色。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说了这样一句话:裘祖贻实际上是替整个行业受过。

    他指出,以前行业发展不好的时候,行业中的一些人做了“受利益驱动”的事情,人们并没有在意。现在由于公共信息传播的便利以及消费者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掩盖的一些东西被曝光是迟早的事情。“欣弗”事件的出现看似偶然,也是一种必然。比如说,“欣弗”这样的药品改变生产工艺流程需不需要走法定程序,通过GMP认证的生产线如何确保产品质量,如何对药品生产过程进行全程控制……诸如此类的问题,暴露出医药行业不少企业共同的困惑。

    ■呼吁——健全相关配套制度

    相对于“欣弗”事件本身来说,裘祖贻的以生命来谢罪更让人警醒。
, 百拇医药
    申尼邦德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倪剑指出,企业都是以赢利为目的,这本无可厚非,但企业一定要明明白白地赚钱,赚“良心钱”。在国外,药品质量出现问题时,政府对企业的处罚之重常常是国人难以想像的。

    “今后企业将会更加注重产品质量。”这是一家制药企业老总对记者说的话。

    嗄甏邮率谐∮囊揭┬幸抵耙稻砣送鹾阋埠苡懈锌R郧捌笠刀际前?br>营销放在第一位,今后企业肯定会把产品质量放在首位,营销的地位会相对下降。

    但也有业内人士看到了问题的另一面:裘祖贻能在短短的6年内,将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厂经营成当地的利税大户,其才干和能力之强可见一斑;他的“以死谢罪”,至少说明这样的人良知未泯,敢担当。他迫于善后理赔和资金危机而自杀,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当今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生存状态:内忧外困。

    北京群英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任积页指出,中国很多企业家每天工作超过14个小时,坐车成为休息的一种方式。对他们来说,无论是心理和生理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首先来自于外部:医药行业的生存环境不容乐观。
, 百拇医药
    在他看来,中国整个医药产业目前正处于一个转型期,大到产业政策、小到营销模式层出不穷,旧的烦恼尚未斩断,新的又迎面而来,医药环境的这些变化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尤其是中国的医药产业本身是一个矛盾体:由于外资较早进入中国医药市场,极大提高了本土企业市场营销、产品策略的水平,经营理念不断提高使其实现了高度的市场化,与外资企业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但是与之不对等的是相关医疗体制改革的滞后,医药法规的亟待完善。这直接导致了医药产品从研发上市到使用全过程涉及到的管理部门较多,每个部门各管一摊,有的时候甚至是政策相互矛盾,同一件事不同的部门有不同的见解和评判标准,政策持续性相对较差。由于产业政策缺乏统一性、衔接性和持续性,企业家或职业经理人在各个部门之间往往疲于奔命,业内戏称为“带着镣铐跳舞”。“这必然会出现很多问题无法得到制度保证,也使市场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任积页如是说。

    以裘祖贻自杀为例,华源生物相关人士这样表示,善后工作之所以难以推动,“问题的关键在于,没有一个具有社会公信力的机构来进行医学关联性评估,而且也没有具体的补偿标准及调解机制”。
, http://www.100md.com
    业内一名律师告诉记者,对于药物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的理赔,现有的法律都可以找到依据。但在处理不良事件理赔时,生产厂家最好能委托第三方鉴定机构,对索赔者进行甄别和鉴定,在确定是因产品缺陷导致使用者受到伤害后,企业照单赔偿。但是什么样的机构是所谓能介入不良事件鉴定、有公信力的第三方呢?

    湖南某医药集团的吴总则直言,企业家目前最大的压力就来自于遇事“没有规矩”可依。所谓的“规矩”就是稳定统一的制度。他所经营的企业因为某一政府部门一道“命令”,一年产值损失达到了一亿元。

    此外就是内部原因。一个企业的成功往往和企业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如果企业过分依赖于企业家一个人,而忽略了内部现代管理体系的建立,就会蕴含潜在的危机。“环境在变、市场在变,如果企业家的管理方式和理念没有发生变化的话,只会祸起萧墙。”任积页说。

    ■思考——面对竞争学会调整
, http://www.100md.com
    逝者长已矣。对于一个已经为自己的错误付出生命代价的人,我们不好再多说些什么。但是我们或许可以从这场悲剧中得到一些启示。

    北京盛世鲲鹏咨询公司总经理李卫民表示,“欣弗”事件和裘祖贻“以死谢罪”也必然会导致职业经理人对企业选择的变化,一些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将会尽量向那些质量有保证的企业靠拢,而不是像以前那样首先看产品特点和产品结构。“一些小企业说死就死了。”

    但是更为严峻的考验还在后头。业内人士指出,新一轮的产业洗牌即将开始。随着拜耳等外资企业对国内本土企业收购的进行,医药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的第二次高峰也即将到来。

    不可否认,当初国内不少企业的成功是利用了行业内的“潜规则”,企业可以上一个产品力很差的药品,虽然其疗效一般、可替代性较强,但通过回扣等方式促销,仍可以赢得可观的市场份额;也可以通过将药品“变脸”当作新药,卖到高价,替企业挣得高额利润。现在随着国家对药品监管力度的加大以及各项配套措施的出台,医药经营环境发生了变化,企业参与游戏的规则和态度也要随之改变。“现在就是一个产品同质化的时代,企业要想获胜就需要对产品重新定位、建立新的营销模式。过去的经验对企业家或职业经理人来说可能已经没有很大的借鉴价值。要让企业业绩保持健康增长,企业家或职业经理人必须转变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营管理。比如说环保、产品质量安全保证,应该视之为企业基本的社会责任。尤其在医药行业,质量绝对是产品的生命,只有在质量保证的先决条件下谈营销,营销才有实质性意义。”一位业内人士指出,“企业家或职业经理人重新学习,转变观念做企业,不仅是新形势下产品营销的需要,也是企业战略调整的需要。”

    任积页指出,对国内企业来说,树立科学发展观,着手建立现代化的内部管理制度已经迫在眉睫。而新的医改模式的建立,全民基本医疗保障的实施,将为医药企业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随着医药分开等一系列医改措施的推进,医药企业的发展环境将逐步得到改善,从宏观层面上说,也有助于企业家或职业经理人减轻生存压力。

    文/本报记者 胡芳,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