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6年第17期
编号:11293005
脊髓损伤修复实验研究新进展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6年第17期
脊髓损伤,1中枢神经(CNS),2雪旺氏细胞(Schwanncells,Sc),3嗅觉胶质细胞(olfactoryenshealthglial,OEG),4胚胎干细胞(E
     脊髓损伤后缺损部位的桥接一直是现代SCI实验研究的主要原则,而连接缺损两端的物质基础无外乎组织、细胞或人工仿生材料。但由于脊髓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外源性组织的简单连接目前仅能提供促轴突再生的支架结构,或有限的神经营养作用;对神经元的再生和保护则难以通过单纯的细胞和组织移植来达到。有鉴于此,人们通过基因修饰,干细胞移植等技术以图尽可能的恢复受损部位的细胞结构和轴突排列。

     1 中枢神经(CNS)

    组织移植应用移植技术治疗SCI近年发展很快,SCI后再生困难大多因为损伤局部组织学混乱,缺乏支持及引导神经细胞再分布及神经轴定再生及延伸的组织细胞学基础,尤其是某些损伤后残留的细胞分解成分(如髓鞘分解产物等)能特异性的阻碍轴突再生。由于支持细胞、神经营养因子、细胞外基质的缺乏,加上损伤后继发的胶质细胞增生所致的机械屏障,使得如何改善SCI局部微环境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通常外源性补充的神经组织包括胚胎组织、胚胎源性细胞悬液及多类神经细胞混合物,神经组织块移植很早就被尝试。

    1.1 胚胎组织的移植研究 胚胎组织移植大体可分为胚胎细胞移植及胚胎组织块移植。基于现代实验技术及各类细胞分选(如流式、免疫磁珠)技术的完善,人类已能通过CD表面抗原的识别,在细胞亚型水平分选细胞,以有选择的作特异细胞类型的移植。细胞移植经历过粗制细胞悬液直接移植及纯化细胞移植两个阶段,早期的研究通过胚胎组织的提取,细胞悬液的制备及多种细胞混合液的直接输注,来达到实验修复SCI的目的,取得一定实际效果,但对从分子水平及修复期细胞间相互作用的机制的研究于事无补。 目前的研究集中在搞清SCI局部细胞间相互作用于神经修复的意义,故各类神经前体及神经干细胞在SCI中的修复意义,分阶段的由单种类细胞移植到多种类细胞联合移植,是人们了解SCI修复的必经之路。

    1.2 胚胎脊髓神经细胞悬液(FSCS)移植 FSCS移植后如细胞膜完整,具备细胞黏附分子(CAM)蛋白,细胞核仁粗大,染色体由颗粒状变为纤维状,各种细胞器发育良好,说明细胞存活,随移植时间延长,成神经细胞与胶质细胞逐渐成熟。FSCS不仅发挥胚胎细胞期干细胞的能力,而且释放诸多NTF。神经细胞与胶质细胞功能活跃,细胞间出现复杂的连接,与此同时,还出现多种形式结构完善的突触,有髓、无髓神经纤维与胶质纤维形成的网络以及血脑屏障等。

     2 雪旺氏细胞(Schwann cells,Sc)

    移植 Sc对于周围神经(PN)损伤后再生具有特殊意义,近二十余年的实验研究发现对于CNS损伤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302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