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322336
在欠费的两端寻找答案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1月24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135期(总第2390期 2006.11.24)
     ——患者,该由谁来救助;医院,该向谁去索费

    俗话说,什么都可以有,就是别有病;什么都可以没有,但不能没有钱。事实上,医疗机构经常遇见这样的病人——有病没钱。当这种矛盾出现在医疗机构时,情况很是尴尬,医务工作者既是患者的救命恩人,又是债权人,单纯的医患关系之外夹杂着债务关系,为此,有的医疗机构常有意或无意地陷入一种民事纠纷之中——对患者拖、欠医疗费的追索。

    一边是患者无助的眼神,一边是医疗机构承受的数额不菲的欠费黑洞。在救死扶伤和经济利益的博弈中,医疗机构如何完成自我的救赎?我们希望这篇文章能简洁地表达出事实的真相,给所有的无助者以最大的关爱,给无奈的医疗机构以最大的理解;呼唤社会保障以及救助体系的健全,呼唤个人诚信制度的完善。

    个案呈现

    种种不幸都成了医院的不幸

    “这个老爷子在这里住了90多天,往救助站送了3次都没有送掉,只好由我们科室先养着。”广州市某三甲医院急诊科的副主任医师冯一夫(应被采访人要求,文中为化名)无奈地告诉记者。

    急诊科里人来人往,角落里的担架车上躺着一个五六十岁的老人,眼睛努力地睁着,打量着过往的行人。老人头顶的右侧有一条新鲜的疤痕,似乎在诉说着不久前的遭遇。“老爷子,你好啊?”记者放慢语速试图和老人对话。老人抬了抬左手,嘴角抽动了一下,口中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一旁的冯一夫走上前,拍了拍老人的肩膀,微笑着向他竖起了大拇指。“3个多月前,有群众打电话来说一个老人被车刮了一下,躺在地上不能动。” 冯一夫告诉记者,当救护车赶到事发现场时,肇事车主早已溜之大吉,交警还没有到来,老人神志不清,口袋里除了一把近200元的零钞外,没有任何证件,那只散落在不远处的工具箱告诉在场的所有人,他从事的是擦皮鞋的工作。“经过检查,老人的瞳孔一大一小,估计有颅内出血,只好先拉回来做手术。”

    “病人拉到医院后,我们开始与警察联系,希望尽快找到肇事者和患者家属。这不仅牵涉到医疗欠费的问题,也决定着老人今后的生活能否有所依靠。” 冯一夫告诉记者,肇事者到后来还是没能找到,不巧患者的情况为颅脑损伤,既不能说又不能写,情绪严重低落。在冯一夫的办公桌上,记者看到了关于这个老人的救助申请单,基本信息是一片空白,下面一连几栏是医院急诊科、医务科、派出所以及救助站的意见。“各方都签了字,证明老人没有正式职业,无经济来源,无经常住所,完全符合救助医院收治的标准,但是病人前几次送到救助医院后,那边硬是不要。”“他们说病情太重了,怕处理不好,得等病情好一点再送过去。” 冯一夫对于这样的借口很是无奈。他告诉记者,老人家从入院到现在已在急诊科花费了13000多元的医疗费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40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