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382016
争议的终点在哪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1月24日 《医药经济报》 2006.11.24
     从被列为政府为民办的好事之一到13家行业协会联合上书废止,7年,药品招标经历了一个巨大落差。此时,我们不得不承认,自药品招投标制度施行以来,对规范药品流通秩序,净化药品购销环境,降低药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我们也不能否认,在招标中,药价“越招越高”、高价药驱逐低价药的现象所反映出这个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也是不争的事实。

    对于药品招投标究竟该存该废的争论止于今年官方的先后表态。6月12日,卫生部新闻发言人称,经过政府对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进行的调研和论证,目前还没有更新的、能够更优于招标采购方式的办法可以采用。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是一种好的制度设计,仍要坚持。不仅如此,政府还提出今后药品招标制度调整的思路,“推行以政府为主导”。

    那么这个制度究竟好不好?从国外纷纷采取政府集中采购公共品的做法便可回答。而官方为招标正名,实际也是为未来药品招标的走向指定了方向。换句话说,招标制度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出在操作方法上。当我们找对方法了,药品招标便能继续发挥其积极作用,也就不存在废与不废的争论了,这需要我们首先汲取教训。
, 百拇医药
    谈及人们对药品招标的诟病,首先便是招标的效果。其实,正是由于效果与初衷的强烈反差使对制度的怀疑情绪开始滋生。而种种表象实际上完全出于招标背后的利益共同体的驱使。所谓利益共同体,即招标方、投标方、中介方三方的利益关系是一致的,厂家、医院、中介公司都希望把价格涨上去,卖得高一点利润空间都大,于是不同利益体之间心照不宣地达成了推高价格的默契,最后亏的是老百姓。因此有人说,“中国的招标机构搞药品招标多年,但实际上是一个招标集团在控制着整个药品的招标。”

    而目前,官方所谓“推行政府为主导”的思路正是试图给这个利益共同体施加一个制约力量。我们看到在各地由政府主导的招标模式探索中,取消招标中介、一票制和两票制的出现、医院不再是招标主体等,种种迹象提示政府的“制约”作用确实体现出来了。于是,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以政府为主导的药品招标确实能令药品招标重回“正轨”,而我们所要做的便是重新制定规则、严格执行规则。

    但是这并非杜绝了所有担心。政府主导意味着今后药品招标中公共采购的特点越来越突出,但这实质上是剥夺了医疗单位的经营自主权。而实际上,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对药品实行集中招标采购是按招标投标法进行的,采购实体是医疗机构;而将药品招标纳入政府采购,采购实体则是政府,具体操作中应按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进行。

    这一矛盾所揭示的正是问题的本质。我们做一个设问,假如招标把药品价格降下来了,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解决了吗?可能未必。实际上招标7年来暴露出的不是简单的规则问题,更深层次的是机制问题。药价虚高根本的原因在于:医院在药品购销中的强势地位及“以药养医”的体制没有改变,使得招标采购的初衷无法完全实现。而根本问题不解决,建立在不合理机制上的招标制度还会继续引发争议。

    目前,国家正在着手医疗体制改革,或许一个符合国情的、科学合理的体制变革和完善才能带来药品招标争议的终点。, http://www.100md.com(赖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