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2006年第33期
编号:11319573
重视我国胰腺癌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http://www.100md.com 郭晓钟
胰腺癌;发病机制;诊断,郭晓钟,郭晓钟,通讯作者:,摘要,关键词:,0,引言,1病因和发病机制,2临床诊断,3展望,4,参考文献
第1页

    参见附件(682KB,2页)。

     郭晓钟, 沈阳军区总医院消化内科 辽宁省沈阳市 110024

    郭晓钟,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现任沈阳军区总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八届学组成员,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委员, 全军消化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辽宁省消化病学会副主任委员、沈阳军区消化病学会主任委员.

    通讯作者: 郭晓钟, 110024,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83号, 沈阳军区总医院消化内科. guoxiaozhong1962@163.com

    电话: 024-23056020 传真: 024-23051113

    收稿日期: 2006-02-06 接受日期: 2006-02-19

    摘要

    胰腺癌是一类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的肿瘤. 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 故诊断及治疗都极为困难. 与胰腺癌相关的基础、临床研究已经成为我国胰腺癌研究方面的重大课题. 本文将胰腺癌的发病机制及诊断等方面的研究的现状作一综述.

    关键词: 胰腺癌; 发病机制; 诊断

    郭晓钟. 重视我国胰腺癌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6;14(33):3161-3162

    0 引言

    胰腺癌具有起病隐匿, 恶性程度高, 预后差、生存率低等特点, 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 故诊断及治疗都极为困难. 此癌平均生存期2-3 mo, 1 a生存率为8%, 5 a生存率仅为1%-3%.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胰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分别从1960年代的第22位和第15位上升至1990年代的第5位和第6位; 死因中男性为6-8位, 女性为9-10位[1]. 发病率以40-59岁年龄组最高, 为57.4%, 死亡率则以60岁以上年龄组最高, 为69.62%, 这与国外发病率及死亡率以60岁以上居多有所不同[2]. 死亡率的地区差别亦十分显著, 其中上海市最高, 为7.21/10万, 东北及华北地区报告死亡率为其他地区的4倍, 城市报告死亡率为农村的2.42-4.68倍[3]. 因此, 与胰腺癌相关的基础、临床研究已经成为我国胰腺癌研究方面的重大课题.

    1 病因和发病机制

    胰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上升的原因尚不清楚, 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包括吸烟、饮酒及芳香胺类物质摄入过多; 有胰腺癌家族史; 年龄在60岁以上突发糖尿病者; 慢性胰腺炎, 特别是慢性家族性胰腺炎和钙化性胰腺炎患者;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患者; 遗传疾病, 尤其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患者; 远端胃大部切除20 a以上者等, 相关明确病因尚待深入研究.

    胰腺癌发病的确切机制亦不清楚. 近年研究表明, 肿瘤相关的促癌基因、抑癌基因的激活、失活和突变等均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等密切相关, 这些基因包括K-ras, p53, DPC4, KAⅡ及端粒酶等[4]. 研究表明, 胰腺癌组织中, DPC4外显子纯合性缺失率为28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682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