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实用老年医学》 > 2006年第4期
编号:11303418
老年脑梗死的治疗进展
http://www.100md.com 《实用老年医学》 2006年第4期
老年脑梗死,1抗凝治疗,2溶栓治疗,3抗血小板治疗,4降纤治疗,5卒中单元,6神经保护治疗,参考文献
     老年脑梗死的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均较高,是严重威胁老年人群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对老年脑梗死的治疗,目前研究及临床实践所关注的是抗凝、溶栓、抗血小板、降纤治疗以及卒中单元等方面。

     1 抗凝治疗

    高凝状态是脑梗死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抗凝治疗作为脑梗死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日益受到关注。抗凝治疗的理论基础是阻止血栓的形成和发展,从而达到预防或治疗脑梗死的目的。由于抗凝治疗可引起出血等并发症,用于老年人时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及治疗时机,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抗凝治疗可用于急性颅内或颅外动脉阻塞以及进展性脑血栓形成。对于年龄>80岁、昏迷及有出血倾向的老年患者则属抗凝治疗的禁忌证。早期研究认为在脑梗死急性期进行抗凝治疗会导致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从而限制了本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而近年的研究显示在脑梗死的早期进行抗凝治疗是安全可行的[12]。

    抗凝治疗的常用药物有肝素、低分子肝素及口服抗凝药物,如华法令等。其中肝素的治疗作用尚有争议,其确切疗效有待进一步评估,而低分子肝素具有同等抗血栓形成作用和较高的生物利用度,并且其出血不良反应较小,从而为急性脑梗死的抗凝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3]。华法令等口服类抗凝药物由于显效较慢,故仅适用于脑梗死的预防或缓慢进展的脑梗死患者的治疗。

     2 溶栓治疗

    随着缺血半暗带理论的提出以及介入神经放射学技术的进步,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治疗正逐步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是目前脑梗死早期获得再灌注以抢救濒死脑组织的有效方法[4]。溶栓治疗的理论基础是在缺血脑组织出现坏死之前溶解血栓、再通闭塞的血管,恢复缺血区的血液供应,抢救缺血周边半暗带区的神经元。溶栓治疗为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揭开了新的篇章,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方面必将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对于老年脑梗死患者应严格掌握溶栓治疗的适应证。患者年龄应<80岁,无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有明确的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经脑CT排除颅内出血,发病在 6 h之内,进展性脑梗死可延至 12 h,治疗前收缩压<200 mmHg或舒张压<120 mmHg,患者无意识障碍,无出血性疾病及出血性素质,且需排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有学者将心房纤颤所致心源性脑梗死也列为适应证之一,但溶栓后颅内出血的概率很高,故应谨慎选择。另外值得注意的是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081 字符